西江秋岸声,秋半夕潮平。
月里槎通汉,湘中雁向衡。
天寒知海水,人寿待河清。
合浦何年叶,随风到洛城。
西江秋岸声,秋半夕潮平。
月里槎通汉,湘中雁向衡。
天寒知海水,人寿待河清。
合浦何年叶,随风到洛城。
这首诗描绘了西江秋季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句“西江秋岸声”,以声音开篇,仿佛能听见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秋半夕潮平”一句,点明时间与景象,秋夜的潮水已退去,水面平静如镜,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之美。
“月里槎通汉,湘中雁向衡”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月中的木筏象征着沟通与连接,暗示着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而湘江之中的大雁飞向衡山,则寓意着迁徙与追求,展现了生命的流动与不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天寒知海水,人寿待河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通过描述寒冷的天气与深邃的海水,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一句则以“人寿待河清”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合浦何年叶,随风到洛城”两句,以合浦的树叶随风飘至洛阳城为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远方、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榆关以北,一骑不驰。孰窥汉月,燧息烽夷。
塞草春荣,夷氓负犁。九州万井,风恬俗怡。
血属相保,母父子妻。
既续厥嗣,亦活黄莱,几亿万年。
维德所施,礽云来睇。天之报之,寿之福之。
劫尘可数,此报何期。
楚泽是鱼稻,不论斗与斤。
老守睡足处,饱饫闻馀薰。
时歌郢人曲,细和湘累文。
天风一披拂,花砌飞缤纷。
乐此尽日静,颇无终岁勤。
刘侯过我数,坐久衣成纹。
时惊燕梁句,有似春空云。
千年论往事,一炷同清芬。
有客乃如此,我意岂不欣。
人生如草木,鼻味殊芗荤。
海天得彼趣,妙香吾所闻。
庶希清净化,上答明圣恩。
从今世外乐,可比洪崖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