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马痴心谏不休,既拚一死百无忧。
因何留得首阳在,只说商家不说周。
扣马痴心谏不休,既拚一死百无忧。
因何留得首阳在,只说商家不说周。
这首诗《夷齐西山图》是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通过对伯夷和叔齐两位古代隐士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扣马痴心谏不休”,描绘了伯夷和叔齐在面对商纣王暴政时,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多次向马前扣马谏言的情景。这里的“扣马”形象地表现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坚持正义,勇于直言的高尚品质。“痴心”则强调了他们对理想和原则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也不放弃。
第二句“既拚一死百无忧”,进一步展现了两位隐士的决绝态度。他们已经做好了为理想付出生命的准备,因此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内心并无丝毫忧虑。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他们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定信仰。
后两句“因何留得首阳在,只说商家不说周”,则是对伯夷和叔齐选择隐居首阳山,拒绝周天子封赏的举动的反思。这里“首阳”象征着他们坚守的道德高地,“商家”指的是商朝,“周”则是后来的周朝。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探讨了在历史变迁中,个人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立场和道路。他提出疑问,为何伯夷和叔齐选择了坚守商朝的道德标准,而不是顺应历史潮流,接受周朝的封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不仅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也引发了对于忠诚、坚守与时代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郑思肖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悽恻复悽恻,送君汾水侧。
人生欢会少,一别难再得。
昔经劫火然,二鸟奋惊翼。
嗷嗷各何之,同落天西北。
日夕相和鸣,此乐未易极。
狂风忽吹散,一鸟归故国。
翱翱入寥廓,万里期一息。
邓林有馀阴,未肯栖枳棘。
玉山有嘉禾,未肯求粒食。
一鸟独未归,毰毸老无力。
矫首思旧群,潸然泪沾臆。
重登大峰顶,晓色正苍凉。
华构烟霞壮,幽居日月长。
碧云浮洞户,清露沁衣裳。
水浅玄龙跃,林深黑虎藏。
去天疑咫尺,胜地岂寻常。
屏俯金峰画,炉分玉案香。
会仙犹有市,济世得无方。
药圃多春意,丹房耿夜光。何时结茅屋?
稽首礼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