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龙引秦水,直向此山送。
山灵塞前途,云崖密无缝。
龙怒张爪牙,穿石遂为洞。
千里辟成河,一门开若瓮。
水声与石声,今古两相閧。
山中何所闻,来去鸟音哢。
幽意快心曲,徐揽青丝鞚。
逆龙引秦水,直向此山送。
山灵塞前途,云崖密无缝。
龙怒张爪牙,穿石遂为洞。
千里辟成河,一门开若瓮。
水声与石声,今古两相閧。
山中何所闻,来去鸟音哢。
幽意快心曲,徐揽青丝鞚。
这首清代诗人李骥元的《龙洞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首句“逆龙引秦水”以神话般的想象,暗示了水流源头的壮丽,仿佛是龙神引导秦地之水。接下来的诗句“直向此山送”展现了水势的坚定和目标明确。
“山灵塞前途,云崖密无缝”运用拟人手法,写山灵阻挡了水的去路,但水势强大,硬生生在云崖间凿出缝隙,显示出自然之力的神奇。龙怒张爪牙,穿石为洞,形象地刻画了水的冲击力和创造力。
“千里辟成河,一门开若瓮”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规模,从狭窄的洞口扩展至千里,形成宽阔的河道,犹如大瓮开口,壮观而深邃。水声与石声交织,古今回荡,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共鸣的氛围。
“山中何所闻,来去鸟音哢”转而描绘山中的宁静,只有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最后,“幽意快心曲,徐揽青丝鞚”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他悠然地骑马欣赏这山水间的美景,心境闲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洞的形成过程,以及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展现出清代山水诗的特色。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
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
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
记蹠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噫。贵贱随时。
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
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
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
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
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哨遍·其一秋水观》【宋·辛弃疾】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蹠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https://shici.929r.com/shici/idXMVezwS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