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此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倚立在浙江的楼上,耳边充斥着哀怨的笳管和哀婉的笛声。这不仅是对音乐的感受,更像是心中某种情感的流露。"犹有梨园声在"一句,让人联想到唐朝时期梨园的繁盛,那里曾经是宫廷乐师的集聚之地,象征着一个辉煌的艺术时代。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哀伤。
"念那人天北"一句,则是诗人心中所思之人的方向,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寄托。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方位,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海棠憔悴怯春寒,形容的是初春时节,花朵尚未盛开,气候依旧寒冷,这里的"海棠"可能是指某种植物,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风雨怎禁得"一句,则是对自然界无法阻挡的变迁和悲凉的表达。这里的"风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怎禁得"则是诗人对于无法控制这世间万物的一种无奈。
最后两句"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诗人回望那华美清澈的池塘边,看到的是一片荒凉和萧索。"渺露"形容水面上的微小波纹,"芜烟"则是指野地里长满了杂草,"荻"可能是指某种水生植物。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时间流逝、事物荒废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精妙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