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漱石窦,铿旂下如乳。
板屋有居人,终年听风雨。
石不漱石窦,铿旂下如乳。
板屋有居人,终年听风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石不漱石窦",意为石头并未经过流水的冲洗,却在山涧中形成了潺潺的水声,如同乳汁般温润,形象地展现了山石间自然的韵律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铿旂下如乳",可能是指风吹过旗帜发出的声音,如同乳汁滴落,轻柔而悠长。
"板屋有居人,终年听风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居人家的生活情境。尽管居住条件简陋,屋舍由木板搭建,但屋主常年陪伴着风雨声,似乎已经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虽然朴素,却充满了宁静与坚韧。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体现了明代诗人李蓘的山水诗风。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云根禅客居,皆说旧无庐。
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高燕飞何捷,啄害恣群雏。
人岂玩其暴,华轩容尔居。
强欺自天禀,刚吐信吾徒。
乃知不平者,矫世道终孤。
阳和含煦润,卉木竞纷华。
当为众所悦,私已汝何夸。
北里秘秾艳,东园锁名花。
豪夺乃常理,笑君徒咄嗟。
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
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
十年深隐地,一雨太平心。
匣涩休看剑,窗明复上琴。
明时那弃置,多病自迟留。
疏磬和吟断,残灯照卧幽。
衰鬓闲生少,丹梯望觉危。
松须依石长,鹤不傍人卑。
落叶频惊鹿,连峰欲映雕。
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旅思又惊夏,庭前长小松。
远峰生贵气,残月敛衰容。
林鸟频窥静,家人亦笑慵。
旧居留稳枕,归卧听秋钟。
华宇知难保,烧来又却修。
只应巢燕惜,未必主人留。
幽鸟穿篱去,邻翁采药回。
云从潭底出,花向佛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