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宫何事此飞来,造物钟灵亦壮哉。
水势总趋沧海下,山门长对翠屏开。
二禺孰辨游仙路,初祖还留说法台。
不觉登临动乡思,冷泉亭畔旧徘徊。
禅宫何事此飞来,造物钟灵亦壮哉。
水势总趋沧海下,山门长对翠屏开。
二禺孰辨游仙路,初祖还留说法台。
不觉登临动乡思,冷泉亭畔旧徘徊。
这首清代诗人汪永锡的《游飞来寺》描绘了飞来寺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禅宫何事此飞来”以疑问起笔,引人遐想寺庙的来历,暗示其仿佛天工所成,富有神秘色彩。次句“造物钟灵亦壮哉”则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寺庙雄伟的气势。
第三句“水势总趋沧海下”描绘了寺庙周围的山水格局,水势浩荡,仿佛直指大海,增添了寺庙的宏伟气派。第四句“山门长对翠屏开”进一步描绘了山门与翠绿山峰相映成趣的画面,显得生机盎然。
第五、六句“二禺孰辨游仙路,初祖还留说法台”借神话传说中的二禺和初祖典故,增添了寺庙的历史底蕴和宗教氛围,暗示着寻访佛法的路径和历史传承。
最后两句“不觉登临动乡思,冷泉亭畔旧徘徊”,诗人由景生情,游览之中触发了思乡之情,流连于冷泉亭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柏下拜群孙,年华柏既尊。
皇风动高盖,圣泽溉深根。
一事堪诗传,千年仗鲁论。
撑空疑有力,印月自无痕。
日出江门近,春回海角暄。
细香浮竹院,深色映篱门。
身谢看花坞,家贫卖酒村。
陶然绿阴处,高枕弄吾丸。
绿水青山置我曹,江西辽左一神交。
短篱霜菊谁供酒,破屋秋风自补茆。
勋业都归窗下枕,行藏更问易中爻。
痴儿多病慈亲老,不向清时叹系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