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柳僵榆未改容,狐裘貂帽尚宜风。
欲寻把酒浑无处,春在鸣鸠谷谷中。
冻柳僵榆未改容,狐裘貂帽尚宜风。
欲寻把酒浑无处,春在鸣鸠谷谷中。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首句“冻柳僵榆未改容”以“冻柳”和“僵榆”为意象,生动地刻画出冬末春初时,树木尚未完全复苏的状态,枝条依然带着冬日的寒意,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寒冷与静谧。
接着,“狐裘貂帽尚宜风”一句,通过穿着厚重冬装的人们依然能抵御初春的微风,侧面反映了春天的温和与渐进,同时也暗示着人们对于季节变化的适应与期待。
“欲寻把酒浑无处”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春日里饮酒赏景的愿望,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地点或时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期待。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渴望。
最后一句“春在鸣鸠谷谷中”,以“鸣鸠”(即布谷鸟)的叫声作为春日来临的标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的感知联系起来。布谷鸟的啼鸣声声入耳,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唤醒了大地的生机,传递着春的信息。这句诗简洁而富有诗意,既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又蕴含了生命的哲理,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意境和韵味的佳作。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泷水天际来,鼻山地中坼。
盘涡几十处,叠溜皆千尺。
直写卷沈沙,惊翻冲绝壁。
淙淙振崖谷,汹汹竟朝夕。
人语不自闻,日光乱相射。
舣舟始摇漾,举棹旋奔激。
既下同建瓴,半空方避石。
前危苦未尽,后险何其迫。
倏闪疾风雷,苍皇荡魂魄。
因随伏流出,忽与跳波隔。
远想欲回轩,岂兹还泛鹢。
云涯多候馆,努力勤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