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世中,随亲族逃难的情景。淮河与汴水一带战乱不断,烽火警报频传,诗人不得不离别故土,与亲人一起奔波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心情自然是忧虑重重,不敢停留,只得夜发惊涛中。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诗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学问和家风。诗中的“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一句,显示了诗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追求。而“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则表明了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保持着一种淡泊名利、自我满足的生活态度。
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功业的看法,如“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喜的哲学思考。此外,“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向往和自诩。
在后半部分,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低沉和内省。面对世事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不免有所触动和反思,如“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往行为的检讨和悔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家庭传统的回顾,展示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感。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世事变迁的洞察和内心的平静。
暮醉各言归,风起草猎猎。
潢潦溢中轨,车至不可涉。
野黑径复曲,鱼贯踵相蹑。
良惧苍耳窟,重为蜥蜴怯。
童稚行我先,沟塍负而躐。
世路本夷崄,人情有惊怗。
閒素轻波涛,临川想维楫。
履坦合自咎,长吟咏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