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地多黄壤,沂源出碧岑。
雪残靴迹浅,沙软辙痕深。
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
过山方入县,云冷日沉沉。
鲁地多黄壤,沂源出碧岑。
雪残靴迹浅,沙软辙痕深。
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
过山方入县,云冷日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鲁地(今山东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旅途情景。首句“鲁地多黄壤,沂源出碧岑”展现了鲁地土壤的颜色和沂水源自翠绿山峰的画面,富有地域特色。接下来的“雪残靴迹浅,沙软辙痕深”细致刻画了冬日雪后道路的景象,靴印因雪残而浅淡,车轮痕迹在柔软沙地上则显得深沉,体现了季节与行旅的对比。
“蒿火烘荞饼,麻袍护絮襟”通过生活细节,描绘了旅途中的温暖与简朴,烘荞饼的热气和穿着麻袍的人们围炉取暖,展现出旅途者的艰辛与温馨。最后一句“过山方入县,云冷日沉沉”,表达了诗人翻越山岭后即将到达县城时的心情,阴冷的云天和低垂的日头预示着旅程的终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或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见闻,展现了鲁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诗人对旅途艰辛与温暖感受的记录。
无欲戴蝉冠,蝉冠械我首,无欲披衮衣,衮衣囚我身。
贫贱自闲暇,功名多苦辛。
君不见大将军功盖天地,一朝饿死垣墙里。
又不见穰侯贵压咸阳都,朝为卿相暮匹夫。
争如春风秋月一竿竹,万古溪山看不足。
胜他宫殿锁千门,细草新蒲为谁绿。
山头野梅白玉花,月明弄影纷横斜。
青天无云万峰立,下有十亩幽人家。
年年春归不暇省,但扫雪径寻寒葩。
老夫已忘少年事,灯火岂念更繁华。
一杯起步遍空谷,破屋归卧暾朝霞。
陪都复来亦何有,凛凛杀气浮高牙。
重关深锁夜漏永,忽记昨梦翻长嗟。
景龙门前一月会,金碗赐酒馀雄誇。
神州陆沉近归我,汉节方议通胡沙。
天翻地覆那得料,忍复更听渔阳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