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无缓流,十里径一折。
初险试中宿,波势怒将泄。
已过太平角,涨沙积晴雪。
陡立香炉峰,束江作喉舌。
狞石不受篙,篙锋猛相啮。
鸿荒有遗迹,累累蜂窠缀。
长年督众力,错迕手见血。
乘机一转舵,引臂百鍊铁。
深青凛习坎,昏黄遽出穴。
轻舸时低昂,孤怀自超越。
前舟浈阳来,疾帆飞鸟瞥。
北江无缓流,十里径一折。
初险试中宿,波势怒将泄。
已过太平角,涨沙积晴雪。
陡立香炉峰,束江作喉舌。
狞石不受篙,篙锋猛相啮。
鸿荒有遗迹,累累蜂窠缀。
长年督众力,错迕手见血。
乘机一转舵,引臂百鍊铁。
深青凛习坎,昏黄遽出穴。
轻舸时低昂,孤怀自超越。
前舟浈阳来,疾帆飞鸟瞥。
这首清代诗人苏廷魁的《大庙峡》描绘了北江上一段险峻的水道,十里之间九曲回肠,水流湍急。初行时船只在险滩中试探前行,波涛汹涌仿佛要冲破堤岸。过了太平角,河水上涨,河床堆积着经日晒的沙与似雪的沉淀物。香炉峰陡峭如刀削,仿佛扼住了江流,形成激流险滩。
石壁峥嵘,坚硬无比,连船篙都无法顺利插入,只能用力猛刺,舟工们因此手上时常出血。这些古老的痕迹,如同蜂窝般密集,见证了岁月的磨砺。长期在此劳作的船夫们指挥若定,即使面对困难也能灵活调整,犹如拉扯百炼之铁般坚韧。江水深青,暗含险恶,而他们却能迅速应对,驾驭船只穿越。
小舟在激流中起伏不定,船夫们的孤独情怀在超越险阻中得到升华。后方浈阳方向的船只如飞鸟掠过,速度极快。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庙峡的壮丽景色和船夫们的艰辛与勇气,富有画面感和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