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层峦耸翠鬟,苏家诗笔米家山。
扁舟一棹春风稳,行到扬州第几湾。
江上层峦耸翠鬟,苏家诗笔米家山。
扁舟一棹春风稳,行到扬州第几湾。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薛镛以“江上层峦耸翠鬟”开篇,巧妙地将江边的山峦比作女子的青丝发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江边景色的秀丽与层次感。接着,“苏家诗笔米家山”一句,借用了宋代大文豪苏轼和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号,暗喻了诗中所描绘的山水之美如同他们的作品一般,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画家的神韵,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扁舟一棹春风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船在春风中平稳前行的情景,春风轻拂,舟行水面,画面宁静而和谐,仿佛能听到水波轻拍船舷的声音,感受到春风的温柔。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舟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
最后一句“行到扬州第几湾”,则以扬州的美景作为收尾,扬州自古便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诗人在这里以“第几湾”来表达扬州湾多,美不胜收,既是对扬州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整个江南水乡风光的肯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以及在舟行江南水乡时的闲适心情。
晓天谷雨晴时,翠罗护日轻烟里。
酴醿径暖,柳花风淡,千葩浓丽。
三月春光,上林池馆,西都花市。
看轻盈隐约,何须解语,凝情处、无穷意。
金殿筠笼岁贡,最姚黄、一枝娇贵。
东风既与花王,芍药须为近侍。
歌舞筵澡,满装归帽,斜簪云髻。
有高情未已,齐烧绛蜡,向阑边醉。
重檐飞峻,丽采横空,繁华壮观都城。
云母屏开八面,人在青冥。
凭阑瑞烟深处,望皇居、遥识蓬瀛。
回环阁道,五花相斗,压尽旗亭。
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
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
登临四时总好,况花朝、月白风清。
丰年乐,岁熙熙、且醉太平。
雨细云轻,花娇玉软,於中好个情性。
争奈无缘相见,有分孤零。
香笺细写频相问。
我一句句儿都听。
到如今,不得同欢,伏惟与他耐静。
此事凭谁执证。
有楼前明月,窗外花影。
拚了一生烦恼,为伊成病。
祗恐更把风流逞。
便因循、误人无定。
恁时节、若要眼儿厮觑,除非会圣。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
银河淡扫澄空。
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
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
佳人未逢。
叹此夕、与谁同。
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凝泪眼、泣尽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