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尽三秋月,空添万里愁。
风云多变态,羽翼尚淹留。
未上贾生涕,难消杞国忧。
可堪三五夕,俱倚仲宣楼。
望尽三秋月,空添万里愁。
风云多变态,羽翼尚淹留。
未上贾生涕,难消杞国忧。
可堪三五夕,俱倚仲宣楼。
此诗《对月》由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通过对月抒怀,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望尽三秋月”,描绘了诗人凝视着秋季的月亮,月光洒满大地,映照出一片清冷与孤寂。这里的“三秋”指的是秋季的三个月份,寓意时间的漫长与季节的更迭,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空添万里愁”紧随其后,点明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涌动的愁绪。这愁并非因景而起,而是源自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在广阔的天地间,这份愁绪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无法被任何事物化解。
接下来的“风云多变态,羽翼尚淹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来比喻世事的无常与复杂。风云的多变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而“羽翼尚淹留”则暗示了诗人虽然有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愿望,但现实的束缚却让他难以展翅高飞,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未上贾生涕,难消杞国忧”借用典故,暗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如同贾谊(汉代文学家)的悲愤,又如杞人之忧(比喻不必要的担忧),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最后,“可堪三五夕,俱倚仲宣楼”以具体的场景结束全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仲宣楼共度月夜的情景。仲宣楼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意象,这里通过与友人的相聚,试图在孤独与愁绪中寻得一丝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努力。
南岳与斗山,冲玄水西地。
群贤切磋处,明水来江右。
一一吾所望,三谢亦断至。
岭南惊间旷,草木亦炫贲。
一会白云楼,再会珠海寺。
言论既孚契,怀抱亦衷懿。
联舟倚江干,秉烛夜不寐。
别袂动遐思,短章答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