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小瀛洲,筑得精庐,烟水徜徉。
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菊容未老,梅信先藏。
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吟遍长桥九曲长。
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端详犹未全忘。
又写满、云蓝纸一张。
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
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
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
傍小瀛洲,筑得精庐,烟水徜徉。
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菊容未老,梅信先藏。
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吟遍长桥九曲长。
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端详犹未全忘。
又写满、云蓝纸一张。
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
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
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
这首《沁园春》词,由清代词人俞樾所作,词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人以“傍小瀛洲,筑得精庐”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自得的氛围。接着,“算三春虽过,九秋正好”,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点明了季节的美好。
“菊容未老,梅信先藏”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菊花与梅花的生机与美丽,象征着岁月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顽强。接下来,“旧梦模糊,新吟宛转”,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与对新创作的期待,情感细腻而丰富。
“吟遍长桥九曲长”一句,通过长桥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悠闲与自在,仿佛在悠长的桥上,词人的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紧接着,“重提起,有沁园一阕,记在鄱阳”,词人提起了过去在鄱阳湖畔创作的一首作品,引出了对往昔创作的回忆与自豪。
“端详犹未全忘。又写满、云蓝纸一张”,展现了词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热爱,即使时间流逝,那份对美的追求与表达的热情依然未曾消减。接下来,“正使者星飞,飞来旧雨,美人石起,起伴襄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相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雅致。
最后,“一寄楼头,凭栏闲眺,爱此峰峦净似妆”,词人站在楼头,凭栏远眺,对眼前的山水美景产生了深深的爱恋与赞美,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份宁静与美好而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
“还自幸,向先生分得,山色湖光”,词人表达了对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庆幸与满足,同时也暗含了对前辈或老师的感激之情,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这样的生活体验,是得益于前辈们的教诲与引领。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美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词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壮年读书富文藻,海内才名似君少。
嗟跎老大尚青袍,未解谋生独闻道。
负郭曾无二顷田,荒扉日掩生秋草。
幸逢圣世急徵贤,忍甘蹭蹬终怀宝。
长河流澌岁华晚,高风落木寒原晓。
旅行千里勿复忧,都门岂乏同心好。
君不见马周五十遇常何,一朝颖脱风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