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七问·其七问剑》
《东林七问·其七问剑》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往往难平事,烦君几濯磨。

风尘频抖擞,岁月易蹉跎。

钟虡消兵器,铅刀当太阿。

不知三寸管,谁较杀人多。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东林七问》之七,主题为“问剑”。诗人以剑为喻,探讨了人生中的种种难题与挑战。

首句“往往难平事,烦君几濯磨”,开篇即点出人生的不平之事层出不穷,需要借助时间与经历的磨砺来逐渐化解。这里的“濯磨”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通过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够逐渐适应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接着,“风尘频抖擞,岁月易蹉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不易。诗人用“风尘”比喻生活的艰辛与挑战,用“频抖擞”形容人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坚韧与努力。同时,“岁月易蹉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让宝贵的生命在无谓的挣扎中被浪费。

“钟虡消兵器,铅刀当太阿”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钟虡”(古代宗庙中悬挂的乐器)与“兵器”相对比,象征着和平与战争的不同状态;“铅刀”与“太阿”(古代名剑)相对比,寓意着平凡与卓越之间的差距。这两句暗示了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即使面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工具或条件,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同平凡的铅刀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太阿般的力量。

最后,“不知三寸管,谁较杀人多”一句,以“三寸管”(可能指笔或某种武器)为载体,提出疑问:在众多的杀人手段中,究竟哪种更为致命?这不仅是在探讨武器的杀伤力,更是在反思人性、道德与选择的重要性。在面对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何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能决定最终的胜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个人成长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新酿熟小饮二首·其一

玉船潋潋酌鹅黄,菊欲残时抵死香。

似与幽人为醉地,清笳声里一天霜。

(0)

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其三

一年最好早春天,风日初和未脱绵。

坎坎圆鼙赛神社,翻翻小伞下湖船。

(0)

感物二首·其二

小园清晓岸纶巾,物态年光日日新。

绿叶自生黄自落,不应秋至始愁人。

(0)

道室即事四首·其四

黄金堆屋无处用,甲第连云谁与居。

莫笑先生无仆马,风雷万里跨鲸鱼。

(0)

道室杂咏六首·其五

莫缘侯印学阴谋,生世惟须一钓舟。

轻用镆铘终折缺,善刀何止解千牛。

(0)

湖山九首·其九

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

傍水多投钓,穿云有负樵。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