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二首·其二》
《秋夜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

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0)
注释
幔:帷幔,遮挡窗户的布帘。
逗:吹拂。
长风:大风。
窗:窗户。
留:留下。
半月:半圆月亮。
浮烟:傍晚的轻烟。
暝:昏暗,傍晚。
绿草:绿色的草地。
泫露:晶莹的露珠。
冷:清凉。
黄花:黄色的花朵。
独曳:独自拖曳。
缘:沿着。
云策:云间的竹杖。
仍:仍然。
寻:寻找。
度:度过。
水槎:渡水的木筏。
归时:回来的时候。
参:参杂,混合。
夜半:半夜。
邻犬:邻居的狗。
静中哗:在寂静中突然发出声音。
翻译
微风吹拂着帷幔,月光斜照半边窗棂。
傍晚的烟雾笼罩着绿色草地,冷露使黄色菊花更显凄清。
独自拖曳着云间的竹杖,继续寻找渡水的木筏。
归来时已是深夜,邻家的狗在寂静中突然吠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宁静景象,语言优美,意境幽深。开篇“幔逗长风细”,即刻画出窗前轻柔的秋风,似乎在与室内的月光嬉戏。这不仅塑造了一个温馨的室内空间,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窗留半月斜”透露出诗人对夜晚美景的留恋和享受。半个斜挂的明月,给寂静的夜空增添了几分柔和之色,也映照出室内外的宁静与和谐。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浮烟”、“泫露”都营造了一种轻盈、细腻的画面感,让人仿佛能闻到秋夜中湿润大地的气息。“绿草”与“黄花”的色彩对比,更凸显了秋天丰富多彩的一面。

诗人的行动——“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则是这宁静画卷中的生动笔触。这里的“独曳”、“仍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缘云策”和“度水槎”都是古代行走或乘坐的工具,这里通过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动作,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情趣的向往。

最后,“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则是在深夜回家时的情景描写。这里“参夜半”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而“邻犬静中哗”则是对夜深人静时分仅有的声响的捕捉,这种细微的声音反而让整体氛围更加凸显出一种深远和空旷。

总体来说,诗人的笔触既轻柔又生动,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夜静谧而美好的画卷之中。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到中山宝首座房

岩房终日冷沈沈,经案尘埃一寸深。

五十馀年如此过,道人行世太无心。

(0)

颂古

诸佛出身处,千般谩度量。

东山行水上,眨眼过扶桑。

(0)

偈颂十八首·其十四

惆怅杜鹃鸟,哀哀昼夜啼。

落花飞絮怨流水,芳草懊恨迷东西。

呜呼,春光浩荡可吊而不可送,醉倒愁人烂似泥。

若匪丹山凤,徒劳语楚鸡。

(0)

偈颂十二首·其十一

半年吃饭坐鞔峰,锁断烟云千万重。

忽地一声轰霹雳,帝乡春色杏花红。

(0)

偈颂九首·其二

打破黑漆桶,十方空索索。

不受灵山记,安居大圆觉。

(0)

偈颂三十四首·其一

截断程途蓦直来,乾坤洞彻此门开。

左边拍兮右边吹,倒翻关捩起风雷。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