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倚鹤鸣峰,回合千山翠万重。
白昼悬泉喧霹雳,清秋双剑削芙蓉。
撑持古寺还云阁,寂寞前朝自暮钟。
瑶草石坛应不死,兴来真欲跨飞龙。
读书台倚鹤鸣峰,回合千山翠万重。
白昼悬泉喧霹雳,清秋双剑削芙蓉。
撑持古寺还云阁,寂寞前朝自暮钟。
瑶草石坛应不死,兴来真欲跨飞龙。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开元寺》描绘了一幅雄奇而静谧的山寺景象。首句"读书台倚鹤鸣峰",以读书台为视角,暗示了寺庙的高洁之地,且与鹤鸣峰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的灵秀与人文的雅致。"回合千山翠万重"进一步描绘了四周山峦叠翠,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
"白昼悬泉喧霹雳"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泉水在阳光下如雷鸣般轰响,增添了动态感和气势。"清秋双剑削芙蓉"则以剑喻泉水,形象地刻画了泉水如剑般锐利,切割秋芙蓉的生动画面,富有诗意。
"撑持古寺还云阁"写出了寺庙屹立于山间,仿佛与云雾共存的景象,表现出寺庙的庄重与神秘。"寂寞前朝自暮钟"则通过暮钟声,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寺庙的寂静氛围。
最后两句"瑶草石坛应不死,兴来真欲跨飞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想象着自己能乘飞龙翱翔,寓意着心境的自由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开元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
百神斋祭相随遍,寻竹看山亦共行。
明日城西送君去,旧游重到独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