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饼秋光入好枝,一天风露最清时。
管窥豹雾岩前隐,杯泛鹅黄月下宜。
子落谁赓沧海咏,丛生应有小山知。
惠连更喜姮娥近,底事观书却废诗。
团饼秋光入好枝,一天风露最清时。
管窥豹雾岩前隐,杯泛鹅黄月下宜。
子落谁赓沧海咏,丛生应有小山知。
惠连更喜姮娥近,底事观书却废诗。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的美好景象,以木犀(桂花)为题材,展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诗酒酬唱。首句“团饼秋光入好枝”形象地比喻桂花盛开,犹如团饼般饱满,秋日阳光洒在枝头,显得格外明亮。接下来,“一天风露最清时”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清凉与露水的纯净。
诗人运用“管窥豹雾岩前隐”来描绘桂花的隐秘之美,如同豹纹在岩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而“杯泛鹅黄月下宜”则写出了月夜下品茗赏桂的惬意,鹅黄色的桂花映照在杯中,画面宁静而雅致。
“子落谁赓沧海咏”暗示着桂花的飘落引发诗人对大海壮丽景色的联想,期待有人能续写这样的佳篇。诗人认为桂花丛生之地,定然会有像小山一样的才子懂得欣赏。“惠连更喜姮娥近”借用典故,将桂花与月宫仙子嫦娥相提并论,表达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诗人以疑问收束,“底事观书却废诗”,表达了对好友们在读书之余不应忽视诗歌创作的提醒。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德车言迈,遹指蜀都。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大夫入蜀,先辙是由。
朔风吹雪沾客衣,雪花落地还成泥。
翛然一片下瑶宇,森森万象含春姿。
龙蛇入蛰鬼魅伏,玉楼十二光差差。
使君对此有深契,清标素节相因依。
輶轩随处破湮郁,五岭瘴烟寒不飞。
岂云惠泽润九里,瀰漫殆遍天之涘。
东藩浩溔引沧海,天目巃嵷银河低。
凭君一往洒馀沥,爽气瑟瑟连郊圻。
男儿胸次固碨礧,孰委琼玖甘脂韦。
津头举棹发孤啸,相看野色双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