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灵沼静明通,舣棹山泉骋目穷。
花月梦过丽春节,轩窗凉受好薰风。
一时揽结忘言表,昨岁光阴想像中。
半月愁期半朝遣,寻思无逸惕渊衷。
溯洄灵沼静明通,舣棹山泉骋目穷。
花月梦过丽春节,轩窗凉受好薰风。
一时揽结忘言表,昨岁光阴想像中。
半月愁期半朝遣,寻思无逸惕渊衷。
此诗描绘了夏日玉泉山的景致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溯洄灵沼静明通,舣棹山泉骋目穷”以动态的行舟和静谧的灵沼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接着,“花月梦过丽春节,轩窗凉受好薰风”两句,通过花月的美丽春景和轩窗前的凉爽微风,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清新与宜人,仿佛让人置身于诗中,感受到了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的魅力。
“一时揽结忘言表,昨岁光阴想像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这一刻与自然和谐共处时的超脱心境。最后,“半月愁期半朝遣,寻思无逸惕渊衷”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内心深处平静与安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灵武储君奋潜邸,飞龙小儿乘势起。
大权世袭脱靴翁,从此门生视天子。
李五父,黄门郎,中书狡计死张后,西内禁兵移上皇。
李五父,唐之悖。
天阙不正市曹诛,半夜盗儿偷首骨。
呜呼,门生不忍丑,尸磔赐葬隆恩酬定策。
烟雨孤帆,又过钱塘江口。
舟人道、官侬缘底,驱驰奔走。
富贵何须囊底智,功名无若杯中酒。
掩篷窗、何处雨声来,高眠后。官有语,侬听取。
官此意,侬知否。叹果哉忘世,于吾何有。
百万苍生正辛苦,到头苏息悬吾手。
而今归去又重来,沙头柳。
风雨潇潇,便酿出、新凉庭院。
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剪。
翠幄渐凋槐影瘦,红衣半老蕖香浅。
到秋来、何止沉休文,难消遣。鸿雁杳,音尘断。
空极目,烟波满。想故人此际,画阑凭遍。
别久几将情做梦,归迟一向恩成怨。
对西风、无语黯消魂,行云远。
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代北。
凡几度、马蹄平踏,卧虹千尺。
眼底关河仍似旧,鬓边岁月还非昔。
并阑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识。桥下水,东流急。
桥上客纷如织。把英雄老尽,有谁知得。
金斗未悬苏季印,绿苔空渍相如笔。
又平明、冲雨入京门,情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