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坐残更。常祝华胥梦莫醒。
却怪晓风吹薄幕,窗棂。为乘清光补未曾。
机杼自纵横。腕怯难拈絮一星。
自笑无能如络纬,声声。咽尽寒霜两翼轻。
不耐坐残更。常祝华胥梦莫醒。
却怪晓风吹薄幕,窗棂。为乘清光补未曾。
机杼自纵横。腕怯难拈絮一星。
自笑无能如络纬,声声。咽尽寒霜两翼轻。
这首词以“南乡子”为牌调,由清代诗人顾贞立所作,描绘了瘦竹与秋花的形象,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物与人的精神状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上片“不耐坐残更。常祝华胥梦莫醒”,开篇即以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情境起笔,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与不舍,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接着,“却怪晓风吹薄幕,窗棂。为乘清光补未曾”,通过晓风、薄幕和窗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最后,“机杼自纵横。腕怯难拈絮一星”,以织布的场景隐喻人生的劳碌与不易,同时通过“腕怯”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力感。
下片“自笑无能如络纬,声声。咽尽寒霜两翼轻”,以络纬(即纺织虫)的叫声为喻,自嘲自己如同无法抵御严寒的昆虫,声音在寒冷中显得微弱无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脆弱与无奈,也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瘦竹与秋花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的自我反思。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