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流水菊花香,竹院无尘秋昼长。
一枕游仙禅定后,不知孤磬近斜阳。
翠岩流水菊花香,竹院无尘秋昼长。
一枕游仙禅定后,不知孤磬近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秋日山林图景。首句“翠岩流水菊花香”以“翠岩”、“流水”、“菊花香”三个意象串联,勾勒出一幅自然美景,其中“翠岩”象征着山石的青绿,“流水”则流淌着生命的活力,“菊花香”则在秋天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三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次句“竹院无尘秋昼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意境。竹院代表了隐逸的生活环境,而“无尘”则强调了环境的清静与纯净,与前一句的“菊花香”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同时,“秋昼长”不仅点明了季节和时间,也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悠闲,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放松与宁静。
第三句“一枕游仙禅定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深远的精神世界。通过“游仙”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而“禅定”则意味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这一句通过“一枕”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禅定之后,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般的超然状态,体验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一句“不知孤磬近斜阳”以“孤磬”(即独钟)的声音接近夕阳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所构建的宁静氛围的延续,也暗含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声响,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某种触动,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深刻思考。整个画面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馨而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感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精神生活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子陵江海心,高迹此闲放。
渔舟在溪水,曾是敦夙尚。
朝霁收云物,垂纶独清旷。
寒花古岸傍,唳鹤晴沙上。
纷吾好贞逸,不远来相访。
已接方外游,仍陪郢中唱。
欢言尽佳酌,高兴延秋望。
日暮浩歌还,红霞乱青嶂。
乡路归何早,云间喜擅名。
思亲卢橘熟,带雨客帆轻。
夜火临津驿,晨钟隔浦城。
华亭养仙羽,计日再飞鸣。
东土忽无事,专城复任贤。
喜观班瑞礼,还在偃兵年。
膏雨带荥水,归人耕圃田。
遥知下车日,万井起新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