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首二南,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
学通六艺,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
风首二南,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
学通六艺,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
此联出自清代罗正钧所撰写的《保定畿辅学堂联》。联语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的特点,展现了对人才选拔与教育的重视。
上联“风首二南,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中,“风首二南”借用了《诗经》中的“国风”和“小雅”,象征着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其品德与才能,如同《诗经》中所歌颂的优秀品质。这里的“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忠诚于国家,成为核心力量。
下联“学通六艺,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学通六艺”指的是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儒家经典,强调了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而“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则是批评了当时学术界过于追求文字技巧和考证细节,而忽视了对经典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应用。此句意在倡导回归经典,注重内在修养与实际应用,避免学术研究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整体而言,此联既是对人才选拔标准的阐述,也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于培养真正有用之才的重视和对学术研究本质的思考。
晚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
肩舆西岭上绝顶,锤峰东望遥相当。
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爽此际。
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
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
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
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https://shici.929r.com/shici/WCMBF3yt.html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