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恭谒孝陵二首·其二》
《恭谒孝陵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象纬霄寒挂晓峰,龙湖回首怅攀从。

夷膻扫出千王世,明运长开百代宗。

天意亦钟成鼎处,臣生虽晚奕云逢。

冈陵气色今多美,时际中兴自郁冲。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恭谒孝陵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寝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象纬霄寒挂晓峰”,以“象纬”比喻帝王的统治,将星辰比作帝王的威严与光辉,晨曦中的山峰则象征着帝王陵寝的庄严与静谧。这句诗营造了一种肃穆而深远的氛围。

接着,“龙湖回首怅攀从”,诗人回望龙湖,心中充满惆怅,仿佛在回忆与追寻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这里通过“龙湖”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夷膻扫出千王世,明运长开百代宗。”这两句诗描述了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统一,以及明王朝开创的长久盛世。其中,“夷膻”指少数民族,表明了古代中国在统一过程中对不同民族的包容与融合。“千王世”与“百代宗”则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王朝的传承。

“天意亦钟成鼎处,臣生虽晚奕云逢。”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敬畏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兴衰都有其天意的安排,即使自己生活在历史的晚期,也能感受到历史的脉动与变化。

最后,“冈陵气色今多美,时际中兴自郁冲。”诗人赞美了帝王陵寝周围环境的美丽,并预示着国家在经历动荡后将迎来复兴。这里的“中兴”不仅指历史上的王朝复兴,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期待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寝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对民族融合的感慨、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山居杂咏为顾玄言赋十八首·其十三曲引

峻岭茂林中,觞流石泉白。

因知秉兰人,不但山阴客。

(0)

感遇六首·其四

东登泰山上,下有沧海流。

晞发餐日精,一望麟凤洲。

渺渺三神山,宫阙如云浮。

虞巡柴岱宗,肆觐东诸侯。

登封七十家,升中乃射牛。

燕齐扼腕谈,入海多宿留。

安期不可遇,羡门不可求。

肃然与石闾,日月今千秋。

吾将仍羽人,乘蹻于丹丘。

(0)

至梯上山麓将登矣忽为大雨所阻及乏仆夫而还作诗讼梯上神

我闻梯山险,石磴过百盘。

如架淩云梯,平地入天门。

山高岂无灵,感应讵不神。

七十轻千里,一念衡山勤。

水深石齧趾,历途百邅迍。

胡为纳大麓,云雨骤漫漫。

仆夫欲号泣,羸马拥不前。

迥驾亦不易,胜事徒空言。

我匪昌黎子,尔愧衡山云。

吾将愬厚地,巫成扣天阍。

嗟予不度此,命也亦已焉。

不见临河叹,遗响垂千年。

(0)

和岱麓谪居感遇三首·其三

至人抱宿好,希逐玄化游。

侠士尚然诺,结驷连王侯。

显约异溪径,焉往副所求。

弥胸漫交战,谁为祛烦忧。

飘飘方外侣,鲜髯霏雪犹。

谓我饵紫菀,何如树卫矛。

贶以葛陂杖,携之莲叶舟。

冥鸿无近影,安能托朋俦。

慵剧抛化书,嗟哉蜣与蝤。

(0)

送客

吾子去何之,临歧忍分袂。

逢人好寄声,莫待秋鸿至。

(0)

金陵咏一首

旧辟天为府,新看锦作州。

草芳非晋苑,淮曲是秦流。

国有千秋壮,云皆五色浮。

六龙衔晓日,常吐凤凰楼。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