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择之韵聊纪秦事》
《次择之韵聊纪秦事》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不知四海已扬汤,舞殿歌台乐未央。

五帝威神等牛马,六王子女尽嫔嫱。

仙心久已攀姑射,辨口从教泣华阳。

行客讵明千古意,虚疑霞佩响琳琅。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择之韵聊纪秦事》,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秦朝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首句“不知四海已扬汤”,以“扬汤”比喻秦朝的暴政已经蔓延至四海之内,暗示秦朝的统治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接下来的“舞殿歌台乐未央”描绘了秦朝宫廷的繁华景象,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与荒淫无度。

“五帝威神等牛马,六王子女尽嫔嫱”一句,将秦朝对待前朝帝王和贵族的态度比作对待牛马,将六国的子女视为嫔妃,表达了对秦朝残酷统治的强烈谴责。这里不仅揭示了秦朝对权力的贪婪,也反映了其对待前朝遗民的不公与残忍。

“仙心久已攀姑射,辨口从教泣华阳”两句,运用典故,借“攀姑射”表达对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讽刺,而“泣华阳”则可能暗指因追求长生而引发的悲剧。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秦朝统治者追求虚妄、不顾人民死活的批判。

最后,“行客讵明千古意,虚疑霞佩响琳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真相的探寻与思考,以及对后世行客(即后来的读者或历史研究者)的期待,希望他们能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滥用、奢侈腐朽以及对人民的压迫的深刻批判,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警示意义。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八月既望会饮东园次联句韵二首·其二

露毫浓染墨花香,风榭微生白苧凉。

狂爱雨吟凭曲相,醉疑秋战试文场。

山前碧柳垂垂细,石上青萝宛宛长。

颇怪王孙太多事,镇教园景四时芳。

(0)

殷石溪哭子和作·其二

前身应有再来时,请看东园十岁儿。

且喜未衰难绝望,共知无益省悬思。

维熊梦拟重符兆,谈虎诗惭独后期。

早晚共携收泪酒,慰君怀抱破君疑。

(0)

寿讷斋王封君

竹园槐屋久藏珍,水思山情老更真。

文会故同居洛叟,武陵何羡避秦人。

鱼竿旧隐时分席,豸绣新封懒挂身。

寿域晓开城市远,只因无地著红尘。

(0)

郡中书怀用前韵

自分铜虎出邦畿,江汉苍茫旧侣稀。

家庆久违三釜养,朝恩犹有十年衣。

剑南烽火频传箭,河北干戈未解围。

恨杀仲宣楼太迥,一回登望一思归。

(0)

游龙洞山次王定斋韵二首·其二

洞门黄叶锁秋深,野客来游怅古今。

恍惚漫传龙迹在,虚明真似佛光临。

苍空日月流元化,白昼云雷起太阴。

昏黑下山萝径远,殿钟龛磬袅馀音。

(0)

雪中次钱江楼宪副·其一

两岁高堂辍问安,每逢新腊恨漫漫。

身如野鹤真无倚,心似江梅苦抱酸。

衣线细留春草怨,穗灯深掩雪风寒。

他年奉檄堪垂涕,毛义从来不为官。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