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门黄叶锁秋深,野客来游怅古今。
恍惚漫传龙迹在,虚明真似佛光临。
苍空日月流元化,白昼云雷起太阴。
昏黑下山萝径远,殿钟龛磬袅馀音。
洞门黄叶锁秋深,野客来游怅古今。
恍惚漫传龙迹在,虚明真似佛光临。
苍空日月流元化,白昼云雷起太阴。
昏黑下山萝径远,殿钟龛磬袅馀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龙洞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首句“洞门黄叶锁秋深”以黄叶覆盖的洞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野客来游怅古今”表达了诗人面对古老遗迹时的感慨,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恍惚漫传龙迹在,虚明真似佛光临”两句,运用了龙迹和佛光的意象,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自然与宗教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共鸣。龙迹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与神秘,佛光则象征着超脱与智慧,两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感悟。
“苍空日月流元化,白昼云雷起太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探索,将日月星辰与云雷雨雪等自然现象视为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理解。这里,“元化”指的是原始的、未被破坏的自然状态,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昏黑下山萝径远,殿钟龛磬袅馀音”描绘了夜晚山中幽暗的景象,以及庙宇中钟磬声的余韵,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宇宙和内心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凫短非不足,鹤长非有馀。
泰山逮毫芒,其理固一如。
君才乃骅骝,行矣无踟蹰。
万里不加鞭,日力复有舒。
岂如老钝马,寸进徒渠渠。
低头恋栈豆,时复仰天嘘。
徊徨槽枥间,不用论智愚。
惟中可以休,吾与子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