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垂杨拂曙莺,临风江上最关情。
荆花万树迎暄发,春草盈堂入夜生。
派引龙门繁奕叶,本从凤麓茂宗盟。
相携欲纽重相约,閒逐汀洲采杜蘅。
夹岸垂杨拂曙莺,临风江上最关情。
荆花万树迎暄发,春草盈堂入夜生。
派引龙门繁奕叶,本从凤麓茂宗盟。
相携欲纽重相约,閒逐汀洲采杜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图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夹岸垂杨拂曙莺”,以“夹岸”、“垂杨”、“拂曙莺”三词,勾勒出一幅清晨时分,两岸垂柳轻拂,黄莺啼鸣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临风江上最关情”,点明了诗人对江边景色的深深眷恋之情。
“荆花万树迎暄发,春草盈堂入夜生。”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荆花在阳光下绽放,春草在夜晚悄悄生长,展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通过“迎暄”和“入夜”这两个动词,诗人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派引龙门繁奕叶,本从凤麓茂宗盟。”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宗族历史的追忆,将自然景观与家族传统相结合,寓意深远。龙门与凤麓,既是地理上的象征,也是文化上的符号,代表着家族的源远流长和繁盛。
最后,“相携欲纽重相约,闲逐汀洲采杜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精神生活。通过“相约”和“采杜蘅”(杜蘅是一种香草),不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融入了对自然、家族、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