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枯桐挂此楼,楼中人似晋风流。
酒杯春到休教歇,书册年来尽要收。
柳色半边溪水上,莺声一片晚风头。
满怀清思无消处,月过楼西坐未休。
三尺枯桐挂此楼,楼中人似晋风流。
酒杯春到休教歇,书册年来尽要收。
柳色半边溪水上,莺声一片晚风头。
满怀清思无消处,月过楼西坐未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楼主人的生活情趣与内心世界。
首联“三尺枯桐挂此楼,楼中人似晋风流”,以“三尺枯桐”象征琴瑟,暗示书楼主人不仅饱读诗书,还擅长音乐,其生活情调高雅,颇有晋代文人的风度。这里将人与物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酒杯春到休教歇,书册年来尽要收”,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春天到来时,他不厌其烦地饮酒享受,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每年都要收集更多的书籍,表明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积累。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主人既热爱生活又勤奋学习的人生态度。
颈联“柳色半边溪水上,莺声一片晚风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柳树的绿意、溪水的流动、晚风中的莺啼,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尾联“满怀清思无消处,月过楼西坐未休”,表达了主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满腹的思考与感慨无处释放,只能在月光下独自坐着,沉浸于自己的思绪之中。这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主人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心的挣扎与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书楼、自然景色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同家楚天南,相识秦云西。
古来悬弧义,岂顾子与妻。
携手践名场,正遇公道开。
君荣我虽黜,感恩同所怀。
有马不复羸,有奴不复饥。
灞岸秋草绿,却是还家时。
青门一瓢空,分手去迟迟。
期君辙未平,我车继东归。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燄灭。
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吏道岂易惬,如君谁与俦。
逢时将骋骥,临事无全牛。
鲍叔幸相知,田苏颇同游。
英资挺孤秀,清论含古流。
出塞佐持简,辞家拥鸣驺。
宪台贵公举,幕府资良筹。
武士伫明试,皇华难久留。
阳关望天尽,洮水令人愁。
万里看一鸟,旷然烟霞收。
晚花对古戍,春雪含边州。
道路难暂隔,音尘那可求。
他时相望处,明月西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