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览那尽岩扃幽,一时得意足千秋。
生香绕树雪迷路,芳蘋贴水春满洲。
风光如此不领略,溪山毋乃嗤粗浮。
东坡佳作恰对面,吟情更令一晌留。
君不见冯唐对汉帝,岂无颇、岂无牧,坡也至今恐弃休。
朅览那尽岩扃幽,一时得意足千秋。
生香绕树雪迷路,芳蘋贴水春满洲。
风光如此不领略,溪山毋乃嗤粗浮。
东坡佳作恰对面,吟情更令一晌留。
君不见冯唐对汉帝,岂无颇、岂无牧,坡也至今恐弃休。
此诗《和苏轼游西湖三首韵(其三)》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以苏轼游西湖的经历为灵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首句“朅览那尽岩扃幽”,描绘了诗人独自游览深邃幽静的山岩,隐喻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探索。接下来“一时得意足千秋”则表达了瞬间的满足感,仿佛这短暂的喜悦能永恒留存。
“生香绕树雪迷路,芳蘋贴水春满洲”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树木环绕,香气四溢,雪花似乎也被吸引,迷离于路径之上;而水面上的芳草,如同春日的使者,铺满了整个湖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光如此不领略,溪山毋乃嗤粗浮”则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珍惜与欣赏,同时也对那些忽视自然美景的人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粗俗浅薄。
最后,“东坡佳作恰对面,吟情更令一晌留”提到苏轼的佳作,仿佛与眼前的景色相映成趣,激发了诗人的吟咏之情,让这一刻的停留变得尤为珍贵。
“君不见冯唐对汉帝,岂无颇、岂无牧,坡也至今恐弃休”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冯唐、李牧等,以及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并暗示了苏轼作品的深远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值得人们传颂与学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智慧的追思。
冰炭俱可怀,孰云热与寒。
何如结发友,不得携手欢。
晨登严霜野,送子天一端。
祗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
上陟白云峤,下冥玄壑湍。
离群自有托,历险得所安。
当念反穷巷,登朝成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