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为君子,君子喻于义。
为恶为小人,小人喻于利。
所思既不同,善恶岂相类。
义利自两途,理欲所由异。
譬之食饮然,而各有所嗜。
恶臭与馨香,伊人自知味。
吁嗟义利间,慎无迷厥志。
北轲有法言,君子所当识。
为善为君子,君子喻于义。
为恶为小人,小人喻于利。
所思既不同,善恶岂相类。
义利自两途,理欲所由异。
譬之食饮然,而各有所嗜。
恶臭与馨香,伊人自知味。
吁嗟义利间,慎无迷厥志。
北轲有法言,君子所当识。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朱诚泳的《感寓(其五十二)》,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善与恶、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诗中通过对比“为善为君子,君子喻于义”和“为恶为小人,小人喻于利”,强调了道德原则和利益追求在行为选择中的重要性。君子注重道义,小人则侧重个人私利,两者如同饮食喜好各异,善恶之分明显。诗人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义与利的界限,切勿迷失本心,同时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北轲有法言”,意在强调君子应当深刻理解并实践这些道理。整首诗寓教于理,富有哲理。
风电聒天雷动地,老父闭门呼不起。
从教卷却屋上茅,偶遇时丰且欢喜。
闾阎比岁连旱荒,椎肌斲骨生千疮。
羽书止欲调兵食,不贮别库为私藏。
吾君拨乱如光武,将军不数韩擒虎。
龙神自将羽林儿,折箠一挥开北土。
谁识江南刺史天,政平讼理仍丰年。
村中傥无石壕吏,吏不捉人人夜眠。
玉锁宫扉三十六,谁识连昌满宫竹。
内苑寒梅欲放春,龙池水暖鸳鸯浴。
宣和殿后新雨晴,两鹊飞来向东鸣。
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长安老人眼曾见,万岁山头翠华转。
恨臣不及宣政初,痛哭天涯观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