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冈微雨后,木脱草堂新。
惟有疏慵者,来看淡薄人。
竹牙生碍路,松子落敲巾。
粗得玄中趣,当期宿话频。
高冈微雨后,木脱草堂新。
惟有疏慵者,来看淡薄人。
竹牙生碍路,松子落敲巾。
粗得玄中趣,当期宿话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图景,诗人在微雨过后的高冈之上,欣赏着新生的草堂。这里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扰的疏慵者能够到来,与诗人共同体验淡薄的人生。在这片竹林中,竹牙长得足以阻碍行走的路,而松子则轻轻地落下,敲击着石头发出声响。诗人的内心世界是粗犷而又充满玄妙之趣,他们期待着与道士的频繁交谈,以深入探讨生命和宇宙的奥秘。
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淡泊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含哲理,体现出古代文人对于道法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身心无拘,动寂无知。如大死人,无倚无依。
无拘者宽,无知者安。无内无外,无定无观。
无适无莫,无造无作。无去无来,无好无恶。
一道清虚,万法如如。愚极成智,智极成愚。
超诸数量,孰云比况。净尽不留,无法可尚。
识不可识,智不可知。谁家之子,兀然巍巍。
巍巍不存,根尘颖脱。如憨如痴,落落魄魄。
不惜口业,为了说破。笑杀阇梨,山僧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