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淇园植,罗生满阶庭。
夕光流素液,垂兹泫瑶英。
洒枝方泥泥,缀叶犹盈盈。
当阳殊未消,承风愈坚凝。
孰知太和世,涵泽被群生。
彼美君子者,素行此其徵。
猗猗淇园植,罗生满阶庭。
夕光流素液,垂兹泫瑶英。
洒枝方泥泥,缀叶犹盈盈。
当阳殊未消,承风愈坚凝。
孰知太和世,涵泽被群生。
彼美君子者,素行此其徵。
这首诗描绘了淇园中竹子在夕阳下生长的景象,以及它们在阳光与微风中的姿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力与坚韧品质。诗中“猗猗淇园植,罗生满阶庭”开篇即以“猗猗”形容竹子的茂盛与整齐排列,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夕光流素液,垂兹泫瑶英”则将夕阳的光辉与竹叶上的露珠巧妙结合,赋予画面以动态美感。“洒枝方泥泥,缀叶犹盈盈”进一步描绘了竹叶在微风中的摇曳,生动形象。“当阳殊未消,承风愈坚凝”则表达了竹子在阳光与微风中的顽强与坚韧。“孰知太和世,涵泽被群生”则升华主题,借竹子的形象寓意着和谐社会中普遍的恩泽。“彼美君子者,素行此其徵”最后点明主旨,赞美那些像竹子一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状态的描绘,寓言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人的道德修养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秋阳如猎火,四顾不可避。
肩舆得微阴,休此仆夫瘁。
我生道途间,岁月七之四。
山林固清远,及物乃初意。
黄云堆垄亩,早稻一尺穗。
所欣居者乐,未敢叹劳勚。
诏书宽逋负,豪吏不少置。
民穷戒勿扰,天下适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