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疑是空山侣。遗蜕杳然仙去。
露给资粮,形藏密叶,有得孤高如许。绿阴亭午。
引天籁笙簧,移宫换羽。
雨后微凉,余音摇曳过庭树。
依稀银雁柱系,被晚风吹断,曼声凄楚。
八尺琉璃,半帘苍翠,睡起了无情绪。秋来更苦。
咽四壁寒虫,无聊和汝。且莫哀吟,觅疏林宿处。
前身疑是空山侣。遗蜕杳然仙去。
露给资粮,形藏密叶,有得孤高如许。绿阴亭午。
引天籁笙簧,移宫换羽。
雨后微凉,余音摇曳过庭树。
依稀银雁柱系,被晚风吹断,曼声凄楚。
八尺琉璃,半帘苍翠,睡起了无情绪。秋来更苦。
咽四壁寒虫,无聊和汝。且莫哀吟,觅疏林宿处。
这首《齐天乐·蝉》由清代词人曹贞吉所作,通过对蝉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独特魅力与诗人深沉的情感。
开篇“前身疑是空山侣”,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蝉比作山林中的伴侣,暗示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接着“遗蜕杳然仙去”一句,运用了“遗蜕”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蝉化为尘埃,仿佛成仙而去的情景,赋予蝉以超凡脱俗之感。
“露给资粮,形藏密叶,有得孤高如许”三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在露水滋养下,身形隐匿于密叶之中,展现出其孤高的姿态。这里不仅赞美了蝉的生活习性,也暗含了诗人对蝉独立不群品格的钦佩。
“绿阴亭午,引天籁笙簧,移宫换羽”几句,进一步渲染了蝉鸣的美妙。在正午的绿荫下,蝉的鸣叫声如同天籁之音,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犹如笙簧之音般悦耳动听。这不仅描绘了蝉鸣的音乐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雨后微凉,余音摇曳过庭树”两句,通过雨后的清凉与蝉鸣的余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蝉鸣虽美,却也伴随着季节的更迭,预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依稀银雁柱系,被晚风吹断,曼声凄楚”几句,以“银雁柱”象征蝉的鸣叫,通过晚风的吹拂,使得蝉鸣变得悠长而凄楚,表达了诗人对蝉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八尺琉璃,半帘苍翠,睡起了无情绪”几句,通过“琉璃”与“苍翠”的对比,描绘了蝉在夏日午后的小憩场景,虽然环境优美,但蝉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热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秋来更苦。咽四壁寒虫,无聊和汝。且莫哀吟,觅疏林宿处”几句,点明了蝉在秋天面临的更为艰难的生存环境,与寒虫相伴,显得更加孤独与无奈。诗人劝慰蝉不必哀叹,应寻找栖息之所,寄寓了对蝉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整体而言,《齐天乐·蝉》通过对蝉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蝉的生命力与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短暂、自然循环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严子老且健,翩然湖外行。
归来困一跌,悲啸念馀生。
幸弃扶衰杖,几成折足铛。
开笼出双鸟,身已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