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东林寺》
《过东林寺》全文
明 / 梁元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岂为名山客自南,云门万里曲空潭。

峰头老去乎还五,溪上刚来者又三。

清罄灵泉堪小定,松声山色足禅贪。

即看策马疲前路,此地还消一剧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访东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首联“岂为名山客自南,云门万里曲空潭。”以“名山客”自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亲近,云门万里,曲径通幽,空潭映照着天光云影,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

颔联“峰头老去乎还五,溪上刚来者又三。”运用夸张手法,将时间概念融入自然景观中,峰头之巅的老树似乎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溪流边新长的嫩枝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

颈联“清罄灵泉堪小定,松声山色足禅贪。”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心灵的关联。清泉叮咚,仿佛是心灵的洗涤,而松涛与山色则激发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渴望,暗示了在自然之中寻找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可能。

尾联“即看策马疲前路,此地还消一剧谈。”诗人面对前方的旅途感到疲惫,但眼前这片宁静祥和的东林寺,成为了他暂时休憩、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与他人的一番深入交谈,不仅缓解了旅途的劳顿,也收获了心灵的滋养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体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双重追求,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与智慧增长的旅程。

作者介绍

梁元柱
朝代:明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杜运使见赠

飘零敢说是诗人,故旧多居要路津。

穷贱交游谁复记,江湖踪迹早成陈。

无心涉世当归隐,有口逢人肯说贫。

家在翠屏山下住,茅庐虽小可容身。

(0)

方孚若真□宅堂前池上作淮南小山题咏者甚多见其诗轴次韵

妙手能移造化功,壶中幻出九华峰。

山虽云小能栖凤,水不求深贵有龙。

事纪淮南千古胜,记成嘉泰八年冬。

先生不用赋招隐,办了功名访赤松。

(0)

题梅岭云封四绝·其四

南迁过岭面无惭,前有东坡后澹庵。

儿辈欲知当日事,青山解语水能谈。

(0)

陈晦父赴铨十三韵

古人取远士,得一以为豪。

江左贡千百,选抡今始劳。

占对混童厮,趋跄偕吏曹。

以兹寓绳准,弃髓索皮毛。

遂乃考卷业,成文喧诵号。

其次严保举,虚牍相笼叨。

富儒坐可得,贫儒走滔滔。

有司见其然,厌贱如蓬蒿。

谁知真儒者,百黜宁不遭。

陈生青紫门,佐书越江皋。

秩满在选中,家寒无所操。

虞翻显凭易,买臣进缘骚。

吴士例则然,且毋衒名高。

(0)

邻峰

霜严火炬青,月澹两峰白。

堂堂夜行谁,邻峰贩醝客。

贩醝事且止,归农收又薄。

技击习鞭挝,鲜肥愤烹炙。

外虽刑宪拘,内实饥困迫。

鹿穷有狂奔,虎毙犹恐掷。

如何陇上豪,坐作沟中瘠。

世无卓鲁化,名在蹠蹻籍。

感叹重徊徨,羁危转惊赤。

(0)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其八

燕是孝义鸟,常栖孝义家。

堂檐白日暖,上下静无哗。

以此托躯羽,祸福审不差。

谁云知数历,俗士义之夸。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