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名为《七言四韵十六首(其一)》。从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现实冲突的抒情诗。
首句“不求大道出迷涂”表现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求超脱世俗泥潭的高尚理想。紧接着,“纵负贤才岂丈夫”则是对内心自问,即便有才能,也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展现,是否还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
第三句“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用鲜明的比喻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百岁的人生如同被烈火炙烤一般,迅速消逝;而一生的功业则像水面上的泡沫,轻易破灭。
接着,“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抨击了那些只知追逐金钱与名誉,对个人外表的颓废视若无睹的人。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功名之间的冲突。
最后,“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则是对物质财富的一种嘲讽,即便积累如山岳般庞大的财富,也无法购买到永恒和真正的价值。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物欲横流所持有的批判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内在修养与外在功名,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和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独立和个性自主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