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宜爽气,一雨浃连霄。
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
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
萧瑟嫌衣薄,空濛觉日摇。
出门愁马滑,策杖带泥浇。
翻似倾盆下,强如倒峡遥。
游鱼沉水际,征雁避山椒。
萤火明为暗,蛙声静里嚣。
直愁禾忝没,那得雨赐调。
潦过农夫泣,时穷物力凋。
公家催国赋,田野坐氛妖。
海涨蛟螭出,岩深虎豹骄。
何因扶日上,庶使太阳昭。
新秋宜爽气,一雨浃连霄。
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
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
萧瑟嫌衣薄,空濛觉日摇。
出门愁马滑,策杖带泥浇。
翻似倾盆下,强如倒峡遥。
游鱼沉水际,征雁避山椒。
萤火明为暗,蛙声静里嚣。
直愁禾忝没,那得雨赐调。
潦过农夫泣,时穷物力凋。
公家催国赋,田野坐氛妖。
海涨蛟螭出,岩深虎豹骄。
何因扶日上,庶使太阳昭。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降雨给自然与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开篇“新秋宜爽气,一雨浃连霄”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的关系,秋天本应清爽,却因连绵的雨水而显得潮湿沉闷。接下来的“蒙雾垂天黑,阴风蔽日飘”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昏暗、阴冷的景象,通过“书蒸生蠹湿,檐溜使魂销”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书籍和人情绪的影响。
“萧瑟嫌衣薄,空濛觉日摇”则从感官体验出发,表现了雨水带来的寒冷与光线的模糊,让人感到不适。接着,“出门愁马滑,策杖带泥浇”描述了出行的困难与不便,反映出雨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诗人用“翻似倾盆下,强如倒峡遥”夸张地形容雨水之大,仿佛从天而降,又如从远处倒灌而来,强调了雨水的猛烈。
“游鱼沉水际,征雁避山椒”通过动物的行为变化,侧面反映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的受限。“萤火明为暗,蛙声静里嚣”对比萤火虫在黑暗中微弱的光亮与蛙鸣的喧嚣,展现了雨夜的寂静与生机并存的景象。
“直愁禾忝没,那得雨赐调”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担忧,以及对适时雨水的渴望。“潦过农夫泣,时穷物力凋”直接揭示了长时间降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公家催国赋,田野坐氛妖”则指出政府税收的压力与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双重打击。“海涨蛟螭出,岩深虎豹骄”描绘了极端天气条件下自然界的反应,预示着潜在的危险。
最后,“何因扶日上,庶使太阳昭”表达了诗人对结束雨季、恢复光明的渴望,寄寓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每遇登临好风景,羡他天性少情人。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同心相遇思同欢,擎出酒胡当玉盘。
盘中臲卼不自定,四座清宾注意看。
可亦不在心,否亦不在面,徇客随时自圆转。
酒胡五藏属他人,十分亦是无情劝。
尔不耕,亦不饥。尔不蚕,亦有衣。
有眼不能分黼黻,有口不能明是非。
鼻何尖,眼何碧,仪形本非天地力。
雕镌匠意苦多端,翠帽朱衫巧妆饰。
长安斗酒十千酤,刘伶平生为酒徒。
刘伶虚向酒中死,不得酒池中拍浮。
酒胡一滴不入眼,空令酒胡名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