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
腾腾无所为,于世复何补。
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
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
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
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
腾腾无所为,于世复何补。
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
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
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
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他居住在山中已有三十年之久,以素食为主,生活简朴至极,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从不奢求更多。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腾腾无所为”,形容他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没有过多的欲望和追求。“于世复何补”,则表达了他对社会贡献的自我反思,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世界并无太大影响,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年迈愧躬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或许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应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这里可能暗含着对自己过去生活方式的反省。“赖有同道侣”,庆幸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共同度过这段简朴而充实的时光。
“兀坐尝思过”,在静坐时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这表明他有着深刻的内省意识。“勉此安心处”,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惺惺尚不堪”,即使如此清醒自省,仍感力不从心,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悠然见前古”,在悠然自得中回望历史,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位僧人的生活细节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物质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哲学思考。
夜梦佳人姱且长,星冠霞帔云衣裳。
双眉浅淡画春色,两耳炫耀垂珠珰。
细步逡巡倏相近,世道人情不敢问。
敛容正笑发一言,不识巫山云雨恨。
自从十五学仙经,今年二十身骨清。
天上有籍升其名,长声短声歌紫琼。
紫琼之章词宛转,永与人间风调远。
馀声未竟钟鼓鸣,雾散烟收人不见。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
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
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
楚歌哄发,山川都姓刘矣。
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飞花髓。
霸业休休骓不逝,英气乌江流水。
古庙颓垣,斜阳老树,遗恨鸦声里。
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