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经寒食,游人念故园。
松楸违渐远,雨露感偏存。
昔幸同三釜,今谁作九原。
环樵峰七十,有梦到云门。
旅次经寒食,游人念故园。
松楸违渐远,雨露感偏存。
昔幸同三釜,今谁作九原。
环樵峰七十,有梦到云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寒食节时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情景。首句“旅次经寒食”,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寒食节的氛围与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游人念故园”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松楸违渐远,雨露感偏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松楸”常用来指代墓地或亲人之墓,与“违渐远”形成了一种远离故乡、亲人的情感距离感;而“雨露感偏存”则暗示了诗人即使身在异乡,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依旧如雨露般滋润着心田,无法消减。
“昔幸同三釜,今谁作九原。”这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其中,“三釜”可能是指古代家庭中的炊具,象征着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九原”则是指古代的墓地,这里可能暗含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环樵峰七十,有梦到云门。”这两句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环山的景色与云门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归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寒食节在异乡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倦怀抱,阅尽斜阳,稍觅微波语。
任坠香迷燕,乱红踏马,缄情无据。
问绛都花事,伤春泪泼閒风雨。
并万感,吟夜醉晓,蛮芳成谱。旧销魂处。
傍珍丛千绕,而今涨笔狂尘,弦外调苦。
沈吟又拍阑干,荡云愁、海思如许。
坐沧洲,还赚得天涯,文章羁旅。
半箧秋萧瑟,兰成身世重赋。
家在半塘,人是半僧,畴识平生事。
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礼有之。
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
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
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鬓髭。
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嘻。
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
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
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
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
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
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
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
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
《哨遍》【清·朱祖谋】家在半塘,人是半僧,畴识平生事。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礼有之。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鬓髭。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嘻。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
https://shici.929r.com/shici/mVEbjpUxE.html
东风背人去,邀步婵媛,芳靥浅照禅天。
花宫携试,小蛮榼,潮红轻斗酡颜。
倾城镇无语,似凝酥妆薄,拥髻啼悭。
绿章再乞,背斜阳还护珠幡。
何事万姝娇困,无路问行云,十二巫鬟。
说甚平泉如梦,人天一例,劫换华鬘。
锦城旧恨,付碧鸡坊底诗颠。
剩深宵孤照,铜槃烛泪,凄伴金仙。
絮花池阁,护双双画板,浅春低络。
笑弄影、一态婵娟,挂不定閒愁,燕飘莺泊。
莫赌身轻,有人在、隔墙窥著。
放罗衣窣地,自整凤钗,鬓蝉还掠。
西园俊游似昨,委菭阴绣柱,容易吹落。
问甚日、重倚春娇,便满眼相思,背面难托。
梨月溶溶,镇闲煞、东风红索。
剩当时、手香凝处,细蜂倦扑。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
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閒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
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
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东阁官梅,玉栏朱槛,未如山馆疏篱。
水边竹外,斜出两三枝。
最好西湖月下,林处士、著意吟时。
何须说,扬州旧日,何逊更能诗。谁知。
深雪里,玉妃粲粲,初下瑶池。
笑人间春色,只在桃蹊。
紫燕黄鹂解语,来时但、青实离离。
争知道,调羹附鼎,终得近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