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方嗟力不任,得公一杖直千金。
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
渡水只愁龙欲化,入山应与凤联吟。
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
奔走方嗟力不任,得公一杖直千金。
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
渡水只愁龙欲化,入山应与凤联吟。
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
此诗《州宅十二咏·景卢赠人面竹杖》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描绘一枝人面竹杖,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寓意。
首句“奔走方嗟力不任”,描绘了主人公在忙碌奔波中感叹力不从心的状态,引出对竹杖的渴望与期待。接着,“得公一杖直千金”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赞美这根竹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上的珍贵,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
“竹能有面如人面,人亦虚心似竹心。”这两句将竹杖与人的特质巧妙结合,竹子的外表如同人脸,象征着竹杖的独特与个性;而“人亦虚心似竹心”则表达了人应学习竹子的谦逊与坚韧,寓意深刻。
“渡水只愁龙欲化,入山应与凤联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杖的使用场景与效果,无论是渡水还是入山,都能与自然界的神兽相呼应,展现出竹杖的神奇与和谐之美。
最后,“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点明了这根竹杖是作为礼物赠予他人的情谊象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在古代文人社会中的交往礼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根人面竹杖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精神内涵,还寄托了诗人对于友谊、谦逊与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