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四科头·其四事理不二》
《十四科头·其四事理不二》全文
南北朝 / 宝志   形式: 古风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

智者无心可得,自然无争无喧。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

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有迷奔。

了达贪嗔空寂,何处不是真门?

(0)
鉴赏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高僧宝志所作,名为《十四科头(其四)事理不二》。宝志大师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的核心理念——事理不二。

首先,诗中提到“心王自在翛然”,意味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脱,不受束缚。接着,“法性本无十缠”强调了佛法的本质,即去除烦恼与束缚,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解脱。“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则表明了佛教中一切行为皆是修行,无需刻意追求特定形式的冥想或仪式。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指出,人的妄想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内心的一种幻觉,因此不需要去刻意消除它们。进一步地,“智者无心可得,自然无争无喧”表达了智慧之人的心境,他们超越了欲望与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提醒人们,只有理解并实践无为之道,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深奥之处。接下来,“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阐述了佛与众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了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

最后,“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有迷奔”批评了凡夫因无知而产生的错误观念,认为在无中执着于有,导致了无尽的迷惑与痛苦。而“了达贪嗔空寂,何处不是真门?”则鼓励人们认识到贪嗔等负面情绪的虚妄本质,从而在任何时刻都能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即通过觉悟与实践,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和谐。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和指引。

作者介绍

宝志
朝代:南北朝

猜你喜欢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其一

六府萃百感,攻愁须酒兵。

故人如我知,侵月走双罂。

手裂绛泥封,瓦盆贮瑶琼。

我生百世后,见此圣之清。

一饮肺肠润,再饮毛骨轻。

何必跨茅龙,超然欲遐征。

(0)

就得胜寨遣人入巫山买酒

闻道巫山县,秋深好白醪。

形神须此物,觞咏本吾曹。

马杓胜鹦鹉,羊羹当蟹螯。

暮寒催渴肺,径欲卖青袍。

(0)

阻雪

朔风飘正急,客况老难禁。

问路迷南北,携筇探浅深。

地惊盈尺许,杯喜十分斟。

梅蕊如相识,暗香何处寻。

(0)

布衣已有回天力,太学翻为御史台。

(0)

訾家洲

竹坞松湾遍履痕,断碑无首野苔昏。

江山应识前贤事,裴柳今存几世孙。

岛雾海霞留古意,春猿秋鹤冷骚魂。

何人会得登临意,閒嚼梅花伴酒尊。

(0)

夜深只见灯高下,春尽不知人往还。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