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泽宜观水,无檐不见山。
鄱君千里国,俯仰一亭间。
有泽宜观水,无檐不见山。
鄱君千里国,俯仰一亭间。
此诗描绘了四望亭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有泽宜观水,无檐不见山",开篇即以水与山为题,点明了观景的地点和对象。"有泽"暗示着四周有湖泊或湿地环绕,适宜观赏水面之景;而"无檐不见山"则强调了山峦在视野中的重要性,没有遮挡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的山峰。
接下来的两句"鄱君千里国,俯仰一亭间",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整个景观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鄱君千里国"可能是指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辽阔的地理区域;而"俯仰一亭间"则回到具体的观景点,强调从亭中所见的景致虽小,却能感受到广阔天地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扩展视角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观景位置选择的深思。
特地照青铜,行行谒谢公。
山窗新入梦,池馆旧闻鸿。
岐路云边去,炎蒸雨后空。
郡斋如伴话,满座是清风。
月明千里正婵娟,且莫匆匆便放船。
三载泛莲依绿水,一朝荐鹗上青天。
西楼未作经笥梦,北阙先分御鼎烟。
且向蓬山雠校了,却持荷橐从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