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千骑出东方,宪府高临列柏长。
赐履地仍齐尚父,赋游才冠鲁灵光。
岱宗半入彤帷月,沧海应飞绣斧霜。
计日盖公堂上客,召归端笏侍岩廊。
青春千骑出东方,宪府高临列柏长。
赐履地仍齐尚父,赋游才冠鲁灵光。
岱宗半入彤帷月,沧海应飞绣斧霜。
计日盖公堂上客,召归端笏侍岩廊。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郭笃周的官员即将前往山东任职的情景。诗中以“青春千骑出东方”开篇,生动展现了郭氏出发时的盛大场面与勃勃生机,仿佛千骑随行,一路向东,充满活力与希望。接着,“宪府高临列柏长”一句,将郭氏所任职的宪府比作高耸的柏树,象征其地位之尊崇与威严。
“赐履地仍齐尚父,赋游才冠鲁灵光”两句,运用典故,赞美郭氏不仅在官场地位显赫,更以其才华横溢,超越了历史上的名臣尚父与灵光,成为一时之选。
“岱宗半入彤帷月,沧海应飞绣斧霜”则以泰山与大海为背景,通过“彤帷月”与“绣斧霜”的描绘,营造出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象,暗喻郭氏即将面对的山东风土人情与治理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其能力与智慧的充分信任与期待。
最后,“计日盖公堂上客,召归端笏侍岩廊”两句,预示着郭氏在山东的政绩将被世人瞩目,他将受到朝廷的嘉奖,并最终回到朝廷,继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效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笃周赴任山东这一事件的描绘,既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与才能,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与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作品。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
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青。
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
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
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
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戚促同蜉蝣。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
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
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
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
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想君秦塞外,因见楚山青。
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
禄优仍侍膳,官散得专经。
子敬怀愚谷,归心在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