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木为梁处,舟车日夜过。
彩虹垂饮渚,灵鹊下填河。
雪水西从蜀,湖流北受沱。
吞崖溷牛马,鸣濑失蛟鼍。
横木为梁处,舟车日夜过。
彩虹垂饮渚,灵鹊下填河。
雪水西从蜀,湖流北受沱。
吞崖溷牛马,鸣濑失蛟鼍。
这首诗描绘了华容县板桥春涨时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河流与桥梁、舟车、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共生。
首句“横木为梁处”,点明了桥梁的位置,横木搭建而成的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接着,“舟车日夜过”描绘了繁忙的交通景象,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船只和车辆穿梭于桥梁之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互动。
“彩虹垂饮渚,灵鹊下填河”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彩虹比作垂下的饮器,灵鹊则像是在填补河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生动的画面感,增添了诗歌的想象力和美感。
“雪水西从蜀,湖流北受沱”描述了水流的来源与流向,雪水自西而东,汇聚成湖,再向北流入沱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流动之美。
“吞崖溷牛马,鸣濑失蛟鼍”则进一步描绘了水流冲击山崖、淹没牛马的场景,以及水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失去了蛟龙与鼍鳄的身影,既表现了水势之大,又暗示了水中的生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华容县板桥春涨时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既有视觉上的壮丽,也有情感上的深沉,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