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
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
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
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
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一句中,"三山"指的是三座山峰,或许是江边的三处突出之地,而"江上寺"则是在这些山峰间的一处佛教圣地。"宫殿"通常象征着宏伟和庄严,与"望岧峣"相呼应,表明这座寺庙不仅位置独特,而且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到岧峣(山名或山势的描述)。这样的环境设置,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这两句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寺庙周遭的景象。"石径"是由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似乎被高大古老的树木所环绕,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而"沙滩半种苗"则展示了一片河岸边的景色,其中细沙覆盖的滩地上长满了初生的绿意,这些生机勃勃的植物让人感受到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僧侣和鸟类共同享受黄昏时分的画面。一个独自归来的僧侣,与一群在寒冷的潮水边栖息的鹭(一种水鸟),构成了一个宁静又富有哲理的情景。
最后,"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感慨。"风铃"指的是寺庙中悬挂的风铃,它们在晚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而这声音似乎在讲述着过去六朝(东吴、西晋、刘宋、南齐、梁、陈)的兴衰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悟。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历史深度的赞赏,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自从蓟师反,中国事纷纷。
儒道一失所,贤人多在军。
鸟巢忧迸射,鹿耳骇惊闻。
剑折唯恐匣,弓贪不让勋。
方知省事将,动必谢前群。
鹳阵常先罢,鱼符最晚分。
步闲洺水曲,笑激太行云。
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殷勤越谈说,记尽古风文。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