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风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旁。
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风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郑成功在暮春时节,前往虞山拜见受之师,并一同游览剑门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山水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开篇即以巍峨的西山起笔,凸显山势的雄伟与天空的辽阔,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接下来,“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两句,通过藤蔓垂挂于溪涧、竹林遮蔽小径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登山过程中的轻松与惬意。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绿树环绕,野花盛开,春风拂过,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描绘了高耸的树木与蜿蜒的瀑布,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两句,通过涛声与松风的描绘,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接下来,“静闻天籁发,忽风林禽翔”则通过静听天籁之音,偶遇飞禽翱翔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最后,“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象,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岭上,云彩飘过石桥,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而“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则以群山竞立、青翠欲滴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郑成功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世间谁是丹青手,神妙如君不多有。
一朝来访逆旅中,戏捉霜毫貌余丑。
人生落地无常身,红颜几日白头新。
况当万死干戈际,岂有丰神堪写真。
胡君胡君眼如电,席上乍窥如惯见。
三毛既已发天机,五采亦复开生面。
试拂鸾台青镜铜,时时鉴我忧世容。
双眉交攒两肩耸,政与此图标格同。
闻说朝家画麟阁,袖公鄂公无处著。
不从当代写英雄,却向穷涂绘老翁。
老翁丑状固无比,一种孤高差足喜。
里巷从今诧许仙,慎勿取钱盈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