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所修传灯录,谁以印将塞吾目。
凌晨万境不到处,佛见法见空逐逐。
四明所修传灯录,谁以印将塞吾目。
凌晨万境不到处,佛见法见空逐逐。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韩淲之手,名为《杂题(其四)》。诗中描绘了对佛法深入理解与内心静谧的追求。
“四明所修传灯录”,开篇即提到了“传灯录”,这可能是指佛教中记录传承佛法的典籍。四明,地名,位于浙江东部,这里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和对经典学习的渴望。
“谁以印将塞吾目”,“印”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理解和领悟,而“塞吾目”则意味着遮蔽或阻隔。整句意为,是谁用理解和领悟的钥匙,试图关闭我心灵的窗户,阻止我对佛法的深入探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凌晨万境不到处”,“凌晨”暗示时间的静谧,“万境”则指世间万物。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在清晨时分,万物未醒,内心世界最为纯净的状态。诗人在此强调了在寂静时刻,心灵能够达到一种与世隔绝的纯净状态,暗示了修行者在内心深处寻求平静与真理的过程。
“佛见法见空逐逐”,“佛见”和“法见”分别指对佛的直接体验和对佛法的理解。这里的“空逐逐”可能指的是对“空”的不断追寻和理解。整句表达的是,在深入的修行和思考中,对佛法的理解如同追寻虚空一般,不断地探索、理解、再探索,体现了对佛法深刻内涵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不懈探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真理的旅程。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对宇宙、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
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赤城吕徽之博闻强识宋亡遂晦不仕一日大雪中至巨家易谷立堂下久之堂东偏众客方咏雪有分韵得蝶字者艾思不就徽之不觉失笑咸诘之曰汝何笑曰吾欲用滕王蛱蝶事耳众客皆惊阴知其为徽之也延之坐不可欲赒以谷辞既去使人尾之至其居地极幽阻及雪霁候焉荆扉竹屋不蔽风雨见桶中坐一妇人盖其妻也问徽之所在曰出捕鱼矣得于溪上具言所以来之意曰诸子可少留乃换酒共饮返宿道傍大楼下主人怪舆马之盛因言其状主人亦不知有徽之也明日求之则已迁居矣徽之尝与陈刚中相过于道刚中下驴揖遂问乘驴故事各举一事至四十事而刚中止矣徽之曰吾尚记某事出某书凡三十端后不知所终因赋》【明·贝琼】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https://shici.929r.com/shici/3LZbZS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