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题·其四》
《杂题·其四》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屋]韵

四明所修传灯录,谁以印将塞吾目。

凌晨万境不到处,佛见法见空逐逐。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韩淲之手,名为《杂题(其四)》。诗中描绘了对佛法深入理解与内心静谧的追求。

“四明所修传灯录”,开篇即提到了“传灯录”,这可能是指佛教中记录传承佛法的典籍。四明,地名,位于浙江东部,这里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和对经典学习的渴望。

“谁以印将塞吾目”,“印”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理解和领悟,而“塞吾目”则意味着遮蔽或阻隔。整句意为,是谁用理解和领悟的钥匙,试图关闭我心灵的窗户,阻止我对佛法的深入探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凌晨万境不到处”,“凌晨”暗示时间的静谧,“万境”则指世间万物。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在清晨时分,万物未醒,内心世界最为纯净的状态。诗人在此强调了在寂静时刻,心灵能够达到一种与世隔绝的纯净状态,暗示了修行者在内心深处寻求平静与真理的过程。

“佛见法见空逐逐”,“佛见”和“法见”分别指对佛的直接体验和对佛法的理解。这里的“空逐逐”可能指的是对“空”的不断追寻和理解。整句表达的是,在深入的修行和思考中,对佛法的理解如同追寻虚空一般,不断地探索、理解、再探索,体现了对佛法深刻内涵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不懈探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真理的旅程。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也蕴含了对宇宙、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挽刘员外

迁客年来尽赐归,独怜君去杳无期。

春秋断狱古今少,暮夜辞金天地知。

辽鹤空闻留语在,燕乌堪叹白头迟。

百年公论今初定,欲拟招魂托楚词。

(0)

送祁至和郎中使高丽

鸾鹊天书五色裁,中原使者下天来。

白山绿水玄菟境,玉佩琼琚绣虎才。

绝域喜沾新雨露,远人惊见古樽罍。

悬知不是乘槎客,肯带葡萄苜蓿回。

(0)

题空上人方丈

地僻少风尘,僧居即隐沦。

烟霞方外境,水月定中身。

长日饭留寄,夕阳钟送人。

他年如结社,还许醉相亲。

(0)

淮之水送淮安林马判·其三

淮之水,清彻底,沮洳浸润几百里。

山阳太守差可拟,一时僚佐皆肖似,馀波渐渍良有以。

(0)

淮之水送淮安林马判·其一

淮之水,清瀰瀰,山阳古郡淮之涘。

逋仙之孙古君子,似是马曹官自理,何以况之淮之水。

(0)

赤城吕徽之博闻强识宋亡遂晦不仕一日大雪中至巨家易谷立堂下久之堂东偏众客方咏雪有分韵得蝶字者艾思不就徽之不觉失笑咸诘之曰汝何笑曰吾欲用滕王蛱蝶事耳众客皆惊阴知其为徽之也延之坐不可欲赒以谷辞既去使人尾之至其居地极幽阻及雪霁候焉荆扉竹屋不蔽风雨见桶中坐一妇人盖其妻也问徽之所在曰出捕鱼矣得于溪上具言所以来之意曰诸子可少留乃换酒共饮返宿道傍大楼下主人怪舆马之盛因言其状主人亦不知有徽之也明日求之则已迁居矣徽之尝与陈刚中相过于道刚中下驴揖遂问乘驴故事各举一事至四十事而刚中止矣徽之曰吾尚记某事出某书凡三十端后不知所终因赋

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

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