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飞梁碧藓封,羽人来倚瀑帘风。
偶翻贝叶经台上,与散昙华茗碗中。
有象到头终幻灭,无生弹指即虚空。
春寒大展三衣坐,百衲云山一线通。
绿玉飞梁碧藓封,羽人来倚瀑帘风。
偶翻贝叶经台上,与散昙华茗碗中。
有象到头终幻灭,无生弹指即虚空。
春寒大展三衣坐,百衲云山一线通。
这首元代诗人张雨的《方广寺石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绿玉飞梁碧藓封”,以生动的比喻描绘石桥如绿色宝玉般横跨水面,桥身被青苔覆盖,显得古老而神秘。次句“羽人来倚瀑帘风”则引入仙人形象,暗示了寺庙的超凡氛围,仿佛有仙人倚靠瀑布边的帘风,增添了诗意。
第三句“偶翻贝叶经台上”,写僧人在佛经台前偶然翻阅经书,体现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研习。第四句“与散昙华茗碗中”,进一步描绘了品茗的场景,昙华茶与禅修相得益彰,营造出宁静的禅境。
后两句“有象到头终幻灭,无生弹指即虚空”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一切有形之物终将归于幻灭,唯有超越生死的无生境界才是永恒的虚空。最后一句“春寒大展三衣坐,百衲云山一线通”,在春天的寒气中,僧人披着三层法衣静坐,身心与自然、禅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佛教徒对世间万物的超脱理解和对心灵世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方广寺石桥的禅意之美,以及诗人对佛教精神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