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蛩泺岸秋,残月赵水白。
舍辔理轻桡,苍茫尽湖泽。
葭菼远萧萧,凫雁时拍拍。
地有瓦桥城,路失金堤石。
民昨歌子威,皇今谓河伯。
不见秋归壑,那免春无麦。
坐愧田居怀,未办经世策。
想见沧洲人,烟波偭咫尺。
鸣蛩泺岸秋,残月赵水白。
舍辔理轻桡,苍茫尽湖泽。
葭菼远萧萧,凫雁时拍拍。
地有瓦桥城,路失金堤石。
民昨歌子威,皇今谓河伯。
不见秋归壑,那免春无麦。
坐愧田居怀,未办经世策。
想见沧洲人,烟波偭咫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赵北口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鸣蛩泺岸秋”以秋日蛩鸣与泺岸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接着“残月赵水白”,描绘了一幅月色如洗、水波不兴的画面,月光洒在赵水之上,显得格外明亮纯净,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之美。
“舍辔理轻桡,苍茫尽湖泽。”诗人放下缰绳,轻轻划动船桨,随着船行,眼前的景象逐渐展开,一片辽阔的湖面映入眼帘,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接下来的几句“葭菼远萧萧,凫雁时拍拍”,通过芦苇的萧瑟和水鸟的拍翅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水鸟或飞或落,增添了几分动态美。
“地有瓦桥城,路失金堤石。”诗人注意到远处有一座瓦桥城,但道路已难寻昔日的金堤石,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民昨歌子威,皇今谓河伯。”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权力者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不见秋归壑,那免春无麦。”诗人感慨于自然界的循环规律,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因为春天的丰收离不开秋天的辛勤耕耘。
最后,“坐愧田居怀,未办经世策。”诗人自省,虽然心系农事,却未能提出有效的治国之策,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想见沧洲人,烟波偭咫尺。”诗人想象着那些隐居在水边的人们,他们或许能在这片烟波浩渺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梁王修竹不可识,千秋草合平台迹。
平台主人墨君友,扫出檀栾一千尺。
醉沈淋漓幅素看,枝枝茜翠若可餐。
笔端乍觉烟云绕,堂上时惊风雨寒。
寒声槭瑟生绡起,如在湘江秋色里。
湖州以后称太常,此幅神真良足拟。
主人种竹旧成林,千里提封自作阴。
蟠根出地成龙骨,劲节凌霄引凤吟。
高堂日远悲风木,手泽凄凉馀半幅。
他日尚书阁上图,应写平台万竿绿。
所思在何许,在彼沅与湘。
何以问遗之,解此双明珰。
葺兰结菌桂,室宇何芬香。
佳人殊不至,望望天南方。
烟波弄白日,容与凌风翔。
江空岁云晏,零露成朝霜。
不忍弃所宝,且复自徬徨。
端居有馀玩,思远徒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