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视月通角,蝉想丸目入。
果裸祝螟蛉,天风化阴鹢。
物变知品殊,尚可易形质。
真人友造化,故与物为一。
持此诚与神,可贯金与石。
何为辄入木,厌世未肯出。
衣冠俨如生,隐若陆顾笔。
非同木居士,聋俗竞禳祓。
又非罗公远,戏隐逞幻术。
疑是青羊老,合江聊示迹。
薄游附驿车,灵宫居二室。
犀视月通角,蝉想丸目入。
果裸祝螟蛉,天风化阴鹢。
物变知品殊,尚可易形质。
真人友造化,故与物为一。
持此诚与神,可贯金与石。
何为辄入木,厌世未肯出。
衣冠俨如生,隐若陆顾笔。
非同木居士,聋俗竞禳祓。
又非罗公远,戏隐逞幻术。
疑是青羊老,合江聊示迹。
薄游附驿车,灵宫居二室。
此诗描绘了一位修炼成就的真人,融于自然,与世隔绝。开篇“犀视月通角”、“蝉想丸目入”写出了真人的洞察力和超凡脱俗的特质。“果裸祝螟蛉”、“天风化阴鹢”则形象地表达了真人能够感应自然,驾驭万物。接着“物变知品殊”、“尚可易形质”进一步说明真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和超凡的变化能力。
“真人友造化,故与物为一”则揭示了真人的境界,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高境界。下文“持此诚与神,可贯金与石”表明真人之心与神相通,能够穿透世间一切坚硬之物。
然而,真人并不随波逐流,与世俗隔绝,“何为辄入木,厌世未肯出。”其形象如“衣冠俨如生,隐若陆顾笔”形容其超脱尘世,隐居不仕。并且强调,这位真人既非寻常林下之士,也不同于那些浮华的隐士。
末段“疑是青羊老,合江聊示迹”可能在猜测这位真人的身份,或许是在描述其隐迹难寻。而“薄游附驿车,灵宫居二室”则描写了真人飘渺不定,却有着超然的住所。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颂扬道家修炼成就者的诗篇,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感应和驾驭,以及与世俗的隔绝,展现了一位达到高级修为境界的真人形象。
我兄如琼林,皎皎尘滓外。
不从门地初,便许人物最。
裁诗陶谢流,射策晁董辈。
欬唾落人间,一一珠无颣。
群居款名理,澡雪赖箴诲。
坐我琅玕林,清风长十倍。
谁令困小官,寸进而尺退。
前年宰荥泽,与古能吏配。
兹入山水国,牛刀钦益淬。
稳借一帆风,开涛上鲸背。
独怜藐然孤,厌逐儿童队。
梦想在东南,浮云寄心会。
定不俟瓜及,归奉明光对。
犹当念奇穷,寂寞将把耒。
先生志丘壑,溪山助幽兴。
持竿聊尔尔,至乐在游泳。
故人已龙飞,旌车远来聘。
掉头藐不顾,长揖辞万乘。
人生各有愿,可不安吾分。
是在易之乾,曰遁世无闷。
至今堂前竹,苍翠有馀润。
我行出祠下,敬谒仰胜韵。
愧负营口腹,驰驱违本性。
言归不敢迟,卖剑买鱼艇。
庭阶少幽蔚,树石聊森陈。
海棕最先来,相看两经春。
风枯黄发短,雨老苍皮皴。
叶添朝暮层,尚欠著语新。
阴霖歘几月,芳苞吐轮囷。
尝闻肤毳间,若笋味可珍。
使其姿柔媚,未必藏甘淳。
耐馋不忍剖,是乃吾术仁。
诗人例虚谈,夸衒母谆谆。
缘木而得鱼,虑贻俗子嗔。
既望月轮迟未上,更深阔港喧轻浪。
舟人惯夜自牵撑,却嫌炬火光摇晃。
长桥千柱过顷刻,良久阴辉弄云黑。
渔家裹鲊缚蟹来,波紧松鲈取艰得。
堤平步散情初适,此去垂虹才咫尺。
登舆风力透衣绵,俯槛波声卷沙碛。
商船鱼贯昏烟隔,天水难分但空碧。
三贤远矣英爽存,来往频年定相识。
兴亡慨叹终何益,愚智俱为百年客。
划然长啸起蛟龙,共向吟笺飞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