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拍阑干.过蝶庵书事》
《拍阑干.过蝶庵书事》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沈吟槛外,分明有个人儿在。隔著软帘闻细欬。

转过屏间,做就生疏态。夜来曾否春酲害。

底事无言,只撚箜篌带。晓寒佯脱红绵耐。

检出香词,细觅檀奴解。嗔人暗把风情卖。

嚼烂花笺,碎向粉墙抛洒。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晨曦中的微妙情感与行为,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词中以“沈吟”开篇,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沉思与犹豫。她倚靠在栏杆旁,目光似乎透过栏杆,凝视着远方,心中仿佛有着难以言喻的思绪。接着,“分明有个人儿在”,这句话既可能是指她心中思念的人,也可能是在想象中与之相遇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隔著软帘闻细欬,转过屏间,做就生疏态。”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羞与期待。她隔着轻柔的帘幕,听到了对方细微的咳嗽声,这声音勾起了她的思绪,让她不由自主地转过身,以一种略显生疏的姿态面对对方,或许是在试探,或许是在等待。

“夜来曾否春酲害?”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对方身体状况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担忧。夜晚是否因饮酒过度而感到不适?这种关怀之情,不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展现了女子细腻体贴的一面。

“底事无言,只撚箜篌带。”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女子选择了沉默,只是轻轻拨弄着身上的箜篌带,这一动作看似不经意,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沉默不语,却通过细微的动作传达了复杂的情绪,可能是羞涩、期待,或是某种难以言说的思念。

“晓寒佯脱红绵耐,检出香词,细觅檀奴解。”清晨的寒意中,女子假装脱下温暖的红棉衣,寻找着什么,原来是在仔细挑选着香词,寻找着檀奴(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香料或人名)的解释。这一系列动作,既表现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嗔人暗把风情卖,嚼烂花笺,碎向粉墙抛洒。”最后,女子似乎因为某人的行为而感到不满,她愤怒地将写满情书的花笺撕碎,然后将碎片抛洒在墙上。这一举动既是对背叛或误解的强烈反应,也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展现了女子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坚强。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细腻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状态,从期待到失望,再到情感的释放,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活的气息。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登岱·其三

五更沧海吐明蟾,杖策登云过水帘。

辇道旧传排御幛,神坛曾见出金奁。

碑铜蚀雨生苔蕊,瓦铁翻风堕殿檐。

应是最高寒亦重,山人习久不知嫌。

(0)

登岱·其二

岱麓经过忆昔年,跻攀今日秉心虔。

生成功继乾坤后,典礼尊居岳渎先。

鸟道已经离世界,石门犹是倚云天。

杜陵诗句裁零锦,大笔摩崖处处镌。

(0)

一片浓云叆叇光,因风舒捲为谁忙。

如何不作知时雨,只解漫空掩太阳。

(0)

至白马寺观陈白沙庄定山诗碑

断水鳞鳞起碧烟,寻碑古寺访高贤。

秋蛇春蚓数行字,苔蚀尘封三百年。

椎鲁未堪称后学,摩挲应是有前缘。

漫将儒墨疑形迹,不害昌黎友大颠。

(0)

秋风八章留别·其一

秋风奄落凤台山,九月边霜度进关。

一片云旗临驿路,邹阳新载后车还。

(0)

乙卯九月九日来游西涧西涧主委客去竟赴千像寺斋遂得孤游竟日戊午夏又至西涧涧主又赴千像寺斋时节顿易而踪迹略同追和前作再赋此诗

又委松云去,松云万壑新。

偶然为我有,足以见师真。

落叶證前事,禅心泯客尘。

蘧庐视天地,自属两忘人。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