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
《端午》全文
唐 / 李隆基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0)
注释
盐梅: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
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曲糵:亦作“麴櫱”。
亦作“ 麴孽 ”。
亦作“曲櫱”。
指酒曲。
缕:凡指线状物。
槿:木名,即木槿。
锦葵科,落叶灌木。
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
花、皮可入药。
茎的纤维可造纸。
贻厥:贻:赠给;遗留。
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
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
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中夏时节的景象和氛围。"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表明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如咸肉、糯米粽子等。而"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的尊重与怀念。"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中的"槿"指的是一种植物,而"芦香"则是水边芦苇的清新气息,这两句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物盛放的景象。

诗人通过"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则强调了忠诚和正直品格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美德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后代楷模。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李隆基

李隆基
朝代:唐   生辰: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猜你喜欢

挽东莱先生·其四

共惜堂堂去,真成种种休。

中原渺归计,清洛更东流。

锻鍊言犹在,从谷志未酬。

何心诵遗草,有路恸西州。

(0)

点绛唇·其二送别洪才之

水载离怀,暮帆吹月寒欺酒。楚梅春透。

忍放持杯手。莫唱阳关,免湿盈盈袖。君行后。

那人消瘦。不恼诗肠否。

(0)

南乡子.宁都登楼

乘月上高楼。一片清光浩莫收。

帘卷好风知客意,飕飕。山自纵横水自流。

却绕古城头。尘事匆匆得少休。

遥送征鸿千里外,明眸。消尽人间万种愁。

(0)

迎春乐·其二

沈吟暗想狂踪迹。亲曾作、燕堂客。

赏春风、共醉垂杨陌。云鬓亸、金钗侧。

对酒何曾辞大白。十年后、音尘俱息。

今日走江西,空怅望、荆湖北。

(0)

牡丹

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砍不断,馀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栏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

(0)

咏古十六首·其二

穆王有天下,王纲正齐肃。

玉帛来万邦,明堂覆重屋。

珠金严器皿,龙章粲华服。

玉戚副朱干,英茎荐清曲。

窈窕备嫔御,芳颜美如玉。

文章穷制作,采色已繁缛。

晚与化人游,清都暂经目。

梦回顾人世,怆恨情不足。

九重深且严,视若窘羁束。

腐朽视玉石,膻恶生膏沐。

倏起驾八骏,凌飞厉黄鹄。

远寻西王母,高宴昆山麓。

归来九庙荒,日暮歌黄竹。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