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上多年别,梦里清凉一径通。
方丈帘垂花影外,法堂人散雨声中。
千山夜静香林月,万壑凉生竹阁风。
敲罢木鱼僧退院,长廊惟见佛镫红。
冷泉亭上多年别,梦里清凉一径通。
方丈帘垂花影外,法堂人散雨声中。
千山夜静香林月,万壑凉生竹阁风。
敲罢木鱼僧退院,长廊惟见佛镫红。
这首清代查克建的《寄灵隐法座谛辉》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沉的禅寺景象。首句“冷泉亭上多年别”,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在灵隐寺与友人分别的怀念之情,冷泉亭的清凉似乎还残留着旧日的记忆。次句“梦里清凉一径通”则通过梦境将思绪拉回,暗示了对佛法修行的向往。
颔联“方丈帘垂花影外,法堂人散雨声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寺内环境,方丈帘幕后的花影和法堂空荡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颈联“千山夜静香林月,万壑凉生竹阁风”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描绘了夜晚山林的寂静和竹阁间的凉意,借月光和山风传达出禅意的深远。
尾联“敲罢木鱼僧退院,长廊惟见佛镫红”以僧人敲击木鱼后归院和长廊上仅余佛灯的红光,收束全诗,既体现了僧侣生活的规律,又寓含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风送馀寒,梦回宝髻匆匆挽。
新红嫩碧映阑干,乍听黄鹂啭。触我离怀一片。
又思量、浮沉鱼雁。关山苕递,人在天涯,寸心难展。
凭遍雕栏,临风几度添长叹。
黄姑闻道隔银河,更比银河远。惟祝龙腾虎鸾。
羾天衢、扶摇如愿。离鸿再合,嘉偶重逢,画堂欢忭。
瓦棱全融,墙阴还剩,几回冻住斜阳。
早梅枝上,犹压一分香。
晨起围炉小坐,听檐溜、细响晴窗。
寒悄到,今番向尽,毕竟冷于霜。
池台如古画,粉痕界处,脱落微茫。
记小鬟,惊报庭院银妆。
多少琼林玉树,能几日、如此荒凉。
凭栏久,回头欲误,残月下空廊。